
--------------第046期--------------
工業(ye)和信息化部頻(pin)頻(pin)發出公告(gao),富途證券(quan)、老虎證券(quan)被人民網(wang)點名,大廠App被質(zhi)疑瘋狂在后臺讀取信息,3起看(kan)似不相(xiang)干的(de)事件(jian)共同指向一連串炙手可熱(re)的(de)問題:移動(dong)互聯(lian)網(wang)時代(dai),你(ni)的(de)隱私(si)是否還(huan)在裸奔?有多少(shao)網(wang)友會主動(dong)監測App后臺運行情況?誰最該為用戶隱私(si)泄露負責?21網(wang)調實(shi)驗室展(zhan)開調查。
“點個菜都沒隱私了”
近9成受訪者認為隱私被App偷窺
10月15日(ri),工信部(bu)通報下架96款侵(qin)害用戶權益App,其中(zhong)包括了(le)部(bu)分知名品牌的App。文件(jian)中(zhong),連用了(le)三個(ge)形容(rong)詞,指出(chu)部(bu)分App存在“強制(zhi)、頻繁、過度”索取權限的問題。
21網調君統計工(gong)信(xin)部官網公告發現,今(jin)年以來,工(gong)信(xin)部每個月都在通報或下架違(wei)規App, 累計已有420款App被工(gong)信(xin)部勒令(ling)下架。公告顯示,這些App的問題(ti)多出在違(wei)規收(shou)集個人信(xin)息等(deng)隱私保護領域。
視角轉移到資本(ben)市場(chang),富途證(zheng)券(quan)、老虎證(zheng)券(quan)近日被人(ren)民網發(fa)文(wen)批評(ping),其(qi)中的(de)焦點之(zhi)一也正是個人(ren)信息收集使(shi)用的(de)問題。
為此,21網調君針對App存在的此類問題發起系列調查,結果評論區炸開了鍋。有網友留言 “現在去點個菜都沒隱私了”,有網友吐槽“在網上搜了個脫發原因,結果各類App都給我推脫發廣告是怎么回事”,還有網友懷疑:“還有語音監聽,聊天吃啥,后面就推送啥”。
大家的遭遇各不相同,但投票結果卻高度集中,高達87.8%投票網友認為自己的隱私被App竊取了。
無奈的現實(shi):
過半受訪者選擇給App全面授(shou)權(quan)
實(shi)際上,應用(yong)在后臺調(diao)取(qu)定位信息(xi)、相冊、錄(lu)音等權限是可以關閉(bi)(bi)的。但投票結果顯(xian)示,盡管超過四分之三的受訪(fang)者(zhe)認為“隱(yin)私優先”,希(xi)望(wang)關閉(bi)(bi)應用(yong)權限,實(shi)際操作過程中還是有52%的受訪(fang)者(zhe)選擇全面授權給App,理由是不授權不能(neng)使用(yong)。
此外(wai),不到半數投票網(wang)友表示自己會主動監測App在后(hou)臺的運(yun)行情況,還有24%網(wang)友疑惑(huo)該怎么(me)監測。

除了利用部(bu)分手機(ji)自帶的(de)(de)(de)應(ying)用行為(wei)記錄功能,21世紀經濟(ji)報道此(ci)前(qian)的(de)(de)(de)稿件(jian)中還提到了一個監測辦法:手機(ji)軟件(jian)如(ru)果在掃描相(xiang)(xiang)冊,會產生巨大的(de)(de)(de)流(liu)量(liang)和極大的(de)(de)(de)耗電量(liang),因(yin)此(ci)可(ke)以(yi)拍十(shi)幾張照(zhao)片放進相(xiang)(xiang)冊,然后(hou)保持被測試的(de)(de)(de)軟件(jian)在前(qian)臺(tai),一段時間后(hou)檢查軟件(jian)使用的(de)(de)(de)流(liu)量(liang)和CPU使用時間,從而判(pan)斷軟件(jian)是否(fou)在后(hou)臺(tai)“偷窺”。
“隱私(si)換(huan)便利”論已(yi)過時
誰該(gai)為用(yong)戶(hu)的隱私負責?
據21世紀經濟報(bao)道,多(duo)家互聯網巨頭(tou)被(bei)用戶懷(huai)疑在后臺瘋狂讀(du)取用戶隱私,而專家表示這是(shi)烏(wu)龍(long),原因和蘋果系統升級有關。數據安全(quan)和隱私保護(hu)固(gu)然不是(shi)一家的問題,但(dan)如果這是(shi)一道單選題,76%受訪者還是(shi)認為(wei),軟(ruan)件商相比手機廠商更應該承擔責任。

時間(jian)回轉到2018年3月(yue),百度(du)CEO李彥宏拋(pao)出隱私換便利論。“中國(guo)人對隱私問題的態度(du)更開放,也相對來(lai)說沒那么(me)敏感。如(ru)果他們可以(yi)用(yong)隱私換取便利、安全或者(zhe)效率。在很多(duo)情(qing)況下,他們就愿意這么(me)做。”
隱私和便利(li),從來不(bu)應該是二選一。但如果一定要(yao)割舍一個,你會(hui)怎么(me)選?距離(li)李(li)彥宏發表(biao)該觀點(dian)已經過去(qu)三年多,人(ren)們的看法是否發生變化?
據(ju)21網(wang)調實驗室的(de)(de)調查顯示(shi),即(ji)使存在“兩者(zhe)都要”的(de)(de)投票選(xuan)項,在參與投票的(de)(de)8666位網(wang)友(you)中(zhong),還是有更(geng)多人傾(qing)向于保護隱私,僅不到5%的(de)(de)網(wang)友(you)表示(shi)自己更(geng)看中(zhong)便利。

時代變了。
從(cong)立法(fa)層面(mian),《個人信息保護(hu)法(fa)》將于(yu)今年(nian)(nian)11月1日起施行,在(zai)互(hu)聯(lian)網企業林立的(de)深圳,國內(nei)數據領(ling)域(yu)首(shou)部基礎性(xing)、綜合性(xing)立法(fa)《深圳經(jing)濟(ji)特區數據條例》也將于(yu)2022年(nian)(nian)1月1日起實(shi)施。歷經(jing)多年(nian)(nian)的(de)野蠻生長之(zhi)后,商家對數據使用和隱私保護(hu)的(de)態度,或許會煥然一新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