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董鵬 成都報道
與二季(ji)度(du)(du)相比,三季(ji)度(du)(du)新能(neng)源汽車月(yue)均產量環比提升(sheng)45%,這(zhe)成為了拉動整個鋰電產業鏈業績增(zeng)長的重(zhong)要因(yin)素之(zhi)一。
僅(jin)以納入(ru)Wind鋰電池板(ban)塊的84家樣本公司(si)為例,截至(zhi)10月27日,已有半數發(fa)布(bu)三季報,其中包含寧德時代、德方納米、璞泰(tai)來等(deng)多家細分環節(jie)頭部企(qi)業。
同時,參(can)考此(ci)前(qian)披露的業(ye)(ye)績(ji)預告,以及成本、產品價(jia)格等變動(dong)因素(su),鋰電產業(ye)(ye)鏈三季度的業(ye)(ye)績(ji)輪廓已經基本展(zhan)現。
上游環節,除了鋰鹽外,鈷、鎳等基本原料價格明顯走弱,負極材料、電解液和隔膜價格相對穩定,正極材料有一定幅度上漲,卻顯著低于一季度水平,使得下游動力電池企業當期盈利能力得到明顯恢復。
就盈利能力來看,由于部分中、上游行業利潤率有所下降,驅動業績增長的因素也出現了逐步由“價”向“量”的方向切換。
上游:鋰價企穩鈷價回落
今年,鋰鹽與下游的博弈(yi)最為突出,此(ci)前也(ye)曾引(yin)起(qi)利潤被誰賺走(zou)的討論。
不(bu)過(guo),從三季度行(xing)業運行(xing)來(lai)看(kan),碳酸鋰、氫氧化鋰均價保(bao)持(chi)穩(wen)定(ding),環比漲(zhang)幅很小,全行(xing)業雖然保(bao)持(chi)著(zhu)(zhu)較(jiao)高的(de)利(li)潤率(lv)和(he)利(li)潤規模(mo),但(dan)是隨著(zhu)(zhu)部分(fen)公司利(li)潤“逐季度增(zeng)長(chang)”趨(qu)勢的(de)結束,行(xing)業內部已經出現顯著(zhu)(zhu)分(fen)化。
據統計,披露三季報或業績預告的10家鋰鹽企業中,40%的公司三季度盈利出現環比下滑,而在二季度時這一比例僅為10%左右。
以盛新(xin)鋰能為例,三季(ji)度(du)凈利潤13.31億元,環(huan)比下降(jiang)31.7%。
對此(ci)公(gong)司人士給出兩點原因,其一受限電影響當期產(chan)量(liang)有所減少(shao),其二是原材(cai)料漲(zhang)幅大(da)于產(chan)品漲(zhang)幅。
“二季(ji)度時(shi),公(gong)司鋰精礦(kuang)采購成本約每噸4000-5000美(mei)元(yuan),三季(ji)度上升至5000-6000美(mei)元(yuan),同(tong)時(shi)公(gong)司原料庫(ku)存(cun)周期只有一、兩(liang)個月,低價原料庫(ku)存(cun)在前兩(liang)個季(ji)度已經(jing)用得差不(bu)多了(le),后面整體成本會跟隨澳洲長協價變動。”上述(shu)人士反饋稱。
另有一頭部鋰鹽企業人士表示,“自有礦、外購原料企業的毛利率差異巨大,在半年報時已有體現,接下來會越來越明顯。”
若從(cong)這個角度來看,除了鹽湖提鋰(li)企(qi)業(ye),和少(shao)數(shu)鋰(li)精礦(kuang)、鋰(li)云母自給的企(qi)業(ye),利潤正在加速(su)向礦(kuang)端轉移。

圖:MB標準級鈷年內走勢
再來看另外兩個重要原料鈷、鎳,三季度則出現了顯著下跌。
Wind數據顯示,MB標準級鈷均價(jia)于今年(nian)4月(yue)底創年(nian)內新高后連(lian)續下跌,二季(ji)度均價(jia)為38.1美元(yuan)/磅,至(zhi)三季(ji)度時均價(jia)已降至(zhi)26.28美元(yuan)/磅。
這使得(de)相(xiang)關業務收入占比較高的企業,當期盈利(li)下降明顯(xian),寒銳(rui)鈷業、騰遠鈷業三(san)季度(du)分別(bie)出(chu)現0.51億(yi)元(yuan)和1.25億(yi)元(yuan)的虧(kui)損。
對(dui)此,寒銳鈷(gu)業(ye)人士(shi)表示,“主要(yao)是受到產(chan)(chan)品價格(ge)下跌影(ying)響,鈷(gu)、銅的下跌主要(yao)集中(zhong)在二(er)、三季度,因為(wei)從簽(qian)合同、生產(chan)(chan)到供貨本身(shen)存在一(yi)個過程,公(gong)司業(ye)績(ji)的表現要(yao)略微滯(zhi)后于產(chan)(chan)品價格(ge)變(bian)動。”
這還帶來了(le)一些衍生影響,騰遠鈷業人(ren)士便指出,“受價(jia)格下跌(die)影響,公司三(san)(san)季度計提資產減(jian)值規模環(huan)比(bi)增加,上半年在(zai)1.17億(yi)元左右(you),三(san)(san)季度增加到了(le)1.7億(yi)元。同時(shi)剛(gang)果(金)物流運輸不暢,鈷銅礦運往國內周期變長,需要(yao)4個月以上甚至(zhi)更長時(shi)間。”
這非個(ge)例。洛陽鉬業三季(ji)度銅、鈷銷量環比也(ye)出現了70%的下(xia)滑,同樣是受到了上述(shu)地區物流等因素影響。

圖:LME鎳年內價格走勢
與鈷類(lei)似,LME鎳在經(jing)過3月份(fen)的異動后,三季(ji)度已經(jing)回歸(gui)理性,整(zheng)體處于小幅下跌趨勢(shi),并帶(dai)動硫酸鎳等材(cai)料價格(ge)走低(di)。
以(yi)電池級(ji)硫酸鎳為例,三季度(du)國內市(shi)場均價為37.91萬元(yuan),較二(er)季度(du)環(huan)比下跌16.5%左右。
不(bu)過,由于(yu)相關上市公司的直接鎳(nie)產品收入占比普遍不(bu)高,尚(shang)未(wei)對業績構成顯(xian)著影響。
中游:由“價”向“量”切換
與上游相比,中游材料環節盈利能力整體穩定,三季度環比變化幅度較小,只有電解液利潤率下降較為明顯。
先說正極材(cai)料。其中(zhong),磷酸(suan)鐵鋰行業(ye)(ye)整體(ti)處于產能(neng)放量階段(duan),利潤率有小幅下滑,但是受(shou)到(dao)產銷量的對沖(chong),部分龍頭企業(ye)(ye)當期仍然(ran)可以(yi)實現增長。
以市占(zhan)率排名第二的(de)德方納米為例,二季度凈利潤為5.18億(yi)元,三季度預計凈利潤為5.1億(yi)元至5.6億(yi)元。
而據華創證券測算,該公(gong)司三季度噸凈利在1.2至1.3萬元之間,環(huan)比下(xia)降(jiang)約20%,同期(qi)出貨量環(huan)比提升(sheng)35-40%,增幅與以(yi)上(shang)新能源汽車產量變動基(ji)本(ben)相當(dang)。
三元材料和前驅體等企業,三季度盈利變化也相對有限,其中中偉股份三季度利潤環比微增,容百科技則出現一定幅度下降。
“第三季度(du)出貨量環比增長30%以上,受原料價格(ge)波動及客戶(hu)庫存政策調(diao)整等偶發(fa)性因素,影響(xiang)盈利。”容百科技在(zai)投資者電話交流會上指出,(四季度(du))預計高鎳正極銷量環比增長約60%,單噸盈利將恢復(fu)至前三季度(du)的(de)平均(jun)水平。

圖:年內負極材料利潤走勢
相(xiang)(xiang)比之下(xia),負極材(cai)料三季度受到石墨化費用下(xia)跌,負極材(cai)料價格滯后(hou)回落的影響,當期業(ye)績變動相(xiang)(xiang)對(dui)穩(wen)定。
行(xing)業前(qian)三甲企業中,貝特(te)瑞二(er)、三季(ji)(ji)度(du)利(li)(li)潤分(fen)別為4.67億(yi)(yi)(yi)元(yuan)和(he)4.4億(yi)(yi)(yi)元(yuan),璞泰來利(li)(li)潤由二(er)季(ji)(ji)度(du)的(de)(de)7.59億(yi)(yi)(yi)元(yuan)增至(zhi)三季(ji)(ji)度(du)的(de)(de)8.77億(yi)(yi)(yi)元(yuan),杉(shan)杉(shan)股份同期則由二(er)季(ji)(ji)度(du)的(de)(de)8.54億(yi)(yi)(yi)元(yuan)降至(zhi)5.39億(yi)(yi)(yi)元(yuan)。
其中,璞泰(tai)來當(dang)期負極材料出貨量(liang)達3.8萬(wan)(wan)噸,較上(shang)半年5.5萬(wan)(wan)噸的數據顯著增長。
而對于(yu)三季(ji)度(du)盈利(li)下(xia)滑,杉(shan)杉(shan)股份人士反饋稱“具體(ti)出貨量(liang)還無法給出,不過因為是成(cheng)(cheng)本加成(cheng)(cheng)的(de)模式,主(zhu)要考驗公司(si)(si)供應鏈管理水(shui)平,負極(ji)業務相(xiang)對穩定。至于(yu)三季(ji)度(du)利(li)潤的(de)下(xia)滑,主(zhu)要是受到公司(si)(si)正極(ji)、電解(jie)液業務的(de)影(ying)響。”

圖:年內電解液行業利潤走勢
實際上,三季度電解液的成本、產品價格變動幅度均十分有限,但是利潤率卻出現顯著下降。
百川(chuan)盈孚跟蹤的行(xing)(xing)業利潤(run)數據顯示,二季(ji)度電解液行(xing)(xing)業毛利潤(run)超過1.1萬元/噸,三季(ji)度時已降(jiang)到不足0.8萬元。
上述機構(gou)指出,除存有六氟磷酸鋰(li)庫存及產業(ye)(ye)一體化(hua)完成(cheng)度(du)較高的電(dian)(dian)解液(ye)企業(ye)(ye)外,目前大部分(fen)電(dian)(dian)解液(ye)企業(ye)(ye)與上游(you)六氟企業(ye)(ye)簽(qian)訂長單保證貨(huo)源。電(dian)(dian)解液(ye)大廠成(cheng)本控制程(cheng)度(du)較高,二(er)三梯(ti)隊成(cheng)本控制相對不(bu)佳。受下(xia)游(you)電(dian)(dian)池廠壓(ya)價情緒濃厚影(ying)響,電(dian)(dian)解液(ye)市場價格(ge)上調較為艱難,市場價格(ge)基本維穩,行業(ye)(ye)利(li)潤空間(jian)不(bu)斷被(bei)壓(ya)縮,第(di)三季度(du)利(li)潤再(zai)度(du)下(xia)滑。
作為大廠,同時電(dian)解液收入占比較高的新宙邦,二季(ji)度利潤(run)接近5億元(yuan),三季(ji)度預計(ji)為4.3至(zhi)4.7億元(yuan)。
隔(ge)膜(mo)環(huan)節盈利變化則不(bu)大(da),高利潤率得以保持(chi),恩捷股份、星源材(cai)質(zhi)三季度利潤均保持(chi)環(huan)比(bi)小幅增(zeng)長。
整體來看,隨著材料環節產能的快速釋放,以及基礎原料價格的企穩與回落,鋰電中游企業可能已經度過了利潤率快速擴張的階段,驅動企業盈利增長的因素也在逐步從價格層面,向產銷量方面切換。
下游:盈利能力明顯恢復
“電池漲價(jia)逐漸落地,成本向下游傳導順暢,且受益于電池出貨量的增加,電池企業盈利能力得到(dao)顯著改善。”上海鋼聯動力電池行業分析(xi)師王學(xue)雷指出。
疊(die)加上述原材(cai)料價格走低(di)的影響,寧德時代等頭部企業三季度利(li)潤多出現環比增長。

其中,寧德時代當期凈利潤由(you)二季度(du)的(de)66.75億(yi)(yi)元(yuan)(yuan)增(zeng)至(zhi)94.24億(yi)(yi)元(yuan)(yuan),同期億(yi)(yi)緯鋰(li)能(neng)由(you)8.38億(yi)(yi)元(yuan)(yuan)增(zeng)至(zhi)13.07億(yi)(yi)元(yuan)(yuan),欣旺達則由(you)2.77億(yi)(yi)元(yuan)(yuan)增(zeng)至(zhi)3.16億(yi)(yi)元(yuan)(yuan)。
另據財信證券測算(suan),寧德時代三(san)季度毛利(li)率(lv)為(wei)19.27%,環比下降2.58個(ge)百分點(dian),較(jiao)上(shang)半(ban)年(nian)提升(sheng)0.59個(ge)百分點(dian),同時凈利(li)率(lv)為(wei)10.23%,較(jiao)上(shang)半(ban)年(nian)提升(sheng)近1.67個(ge)百分點(dian)。
“公司三(san)季(ji)(ji)度(du)毛(mao)利(li)率(lv)和(he)凈(jing)(jing)利(li)率(lv)相較二季(ji)(ji)度(du)環比有(you)所下降,主要原因是二季(ji)(ji)度(du)追溯了(le)一季(ji)(ji)度(du)出(chu)貨電池(chi)漲價部分,因此二季(ji)(ji)度(du)利(li)潤率(lv)數據較高,剔除該影響(xiang)因素,三(san)季(ji)(ji)度(du)公司的(de)毛(mao)利(li)率(lv)和(he)凈(jing)(jing)利(li)率(lv)較上(shang)半年(nian)均有(you)所提升。”上(shang)述機構指出(chu)。
整車企業的(de)盈利趨勢也(ye)與(yu)電池企業保(bao)持一致,尤其是在終端市場上“一枝獨秀”的(de)比亞(ya)迪。

僅以今年9月(yue)為例,新(xin)能源(yuan)汽(qi)車(che)銷量排名(ming)前10位的車(che)型中,比亞迪(di)繼續占據半壁江山,其中宋PLUS DM-i單月(yue)銷量逼近4萬輛,海(hai)豚、秦(qin)PLUS DM-i亦均(jun)超(chao)過2萬輛。
更重(zhong)要的是,公(gong)司(si)新能源(yuan)汽車單車盈利明顯提(ti)升,并帶動(dong)公(gong)司(si)整體(ti)盈利能力(li)增(zeng)(zeng)長(chang)。根據業績預告計(ji)算,該公(gong)司(si)三季(ji)度(du)歸母凈利潤達(da)57.0億元(中位(wei)數),環比二季(ji)度(du)實現(xian)105%的增(zeng)(zeng)長(chang)。
長城汽(qi)車(che),雖然整體電動化慢于比亞迪(di),但是得益于黑白貓等低價車(che)型的停售和平(ping)均售價的提(ti)升,三(san)季度業績同樣向好。
其中,歸母凈利(li)(li)潤出現-35.5%的下降,但(dan)是同期扣非后凈利(li)(li)潤增長明(ming)顯(xian)。
整體來看,三季度下游電池、整車企業受到原料價格止漲、回落,以及將成本向終端市場傳導等帶動,盈利能力得到了階段性恢復。
不過,由于四季(ji)度以來,鋰鹽價格重新走高,其對利潤率(lv)的(de)壓制(zhi)效果可能會再(zai)次顯現。
今年9月初,國(guo)產電(dian)池(chi)級碳酸鋰價(jia)格維持在(zai)49萬元/噸出頭。彼時便有(you)業內(nei)人士測算過,如果將(jiang)碳酸鋰成本(ben)代入電(dian)池(chi)成本(ben)體系中(zhong),鋰鹽在(zai)電(dian)芯(xin)原料成本(ben)中(zhong)的占(zhan)比(bi)接近50%。
而截至10月27日,上(shang)述碳酸鋰價(jia)格已(yi)經升(sheng)至55萬(wan)元/噸(dun)以上(shang),散(san)單現貨成交價(jia)則達到了56-57萬(wan)元/噸(dun)。
換言之,在(zai)最上游鋰礦供給(gei)未(wei)出現明顯放量之前,鋰鹽對(dui)電池利(li)潤率的壓制(zhi)效果仍持續存在(zai)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