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覽青 上海報道
金融機構的科(ke)技(ji)倫理治理迎來指引文件(jian)。
21世紀(ji)經濟報道記者從多家金融機(ji)構處獲悉,10月9日,中(zhong)國(guo)人民銀行正式發布《金融領(ling)域科技(ji)倫理指引》(JR/T0258-2022)標準(以下簡(jian)稱“《指引》或(huo)文件”)。
文件提供了在金融領域開展科技活動需要遵循的守正創新、數據安全、包容普惠、公開透明、公平競爭、風險防控、綠色低碳等7個(ge)方面的價(jia)值理(li)(li)念(nian)和行為規(gui)范。適用于指(zhi)導金融(rong)領域從業(ye)機構開展科(ke)技倫理(li)(li)治理(li)(li)工作(zuo),預防和化解金融(rong)科(ke)技活(huo)動倫理(li)(li)風險。
據《指引》規定(ding),金(jin)融(rong)科技(ji)的定(ding)義為“技(ji)術驅動的金(jin)融(rong)創新”,其核心(xin)是持牌金(jin)融(rong)機構在依法合規前提下(xia)運用現代科技(ji)成果改(gai)造或(huo)創新金(jin)融(rong)產品(pin)、經營模式(shi)、業務流(liu)程等,推動金(jin)融(rong)發展提質增效。
《指引》明(ming)確,科(ke)(ke)技(ji)倫(lun)理(li)即開展科(ke)(ke)學研究(jiu)、技(ji)術開發等(deng)科(ke)(ke)技(ji)活動(dong)需要(yao)遵循的價值理(li)念和(he)行為規范。
守正創新方面,《指引》對金融機構提出履行倫理治理主體責任,落實金融持牌經營要求、踐行服務實體經濟使命、秉持科技賦能金融定位、堅持誠信履約行為準則、嚴格恪守依法合規底線、切實維護各方合法權益等七大要求。
金融為本,科技為器
在履行倫理治理主體責任方面,建立健全倫理管理組織架構與制度規范,探索設立企業級科技倫理委員會,完善科技(ji)(ji)倫理(li)審查、信息披露等常(chang)態(tai)化(hua)工作機制,壓實各方職責,做好金融科技(ji)(ji)活動的審查、批準(zhun)與監(jian)督,提前預(yu)防(fang)、有效化(hua)解金融科技(ji)(ji)活動倫理(li)風(feng)險,嚴(yan)防(fang)技(ji)(ji)術(shu)濫用、誤用。
《指引》在守正創新章節多處明確金融與科技業務的定位區分。堅持金融科技的本質是金融,涉及金融業務的按照相關規定取得金融牌照和資質,規范開展經營活動,杜絕以“科技創新”的名義模糊業務邊界、交叉嵌套關系、層層包裝產品、實施無證經營或超范圍經營等行為。秉持“金融為本、科技為器”原則,堅持科技為金融賦能的定位,劃定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的合作邊界,由金融機構直接提供金融服務,由科技公司為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支持,做到互促共進,有效隔離金(jin)融風險與科技風險。同時,《指引》要求在開展(zhan)金(jin)融科技創新過程中嚴格遵守現行法律法規(gui)(gui)、部門規(gui)(gui)章和(he)規(gui)(gui)范(fan)性文件(jian)等,杜絕以“創新”之名突破新型(xing)規(gui)(gui)定,嚴防利用(yong)科技手段從事不法活(huo)動。
包容普惠,公開透明
在數據安全方面(mian),《指引》要(yao)求金(jin)融機(ji)構充分獲(huo)取用(yong)戶授權,以最小必要(yao)原則采(cai)集(ji)數據(ju),使用(yong)數據(ju)秉持(chi)“專(zhuan)事(shi)專(zhuan)用(yong)”原則,嚴(yan)格采(cai)取防護措施,依(yi)法合規共享數據(ju),主動清(qing)理留(liu)存數據(ju)。
在包容普惠方面,《指引》要求金融機構提倡包容性設計,防止不公平歧視,履行無障礙義務。其中,在履行無障礙義務方面,文件要求建立“容錯型”產品交互機制,著力彌合因智能技術運用(yong)困難導致(zhi)的數字鴻溝問題(ti),不斷提升(sheng)金融服(fu)務的深度、廣度和溫度。
在公開透明方(fang)面,《指引》要(yao)求金融(rong)機(ji)構充分披露產品服務(wu)信(xin)息(xi),做好消費者適當(dang)性管理(li),自覺主(zhu)動接(jie)受外部監督,強化科技倫理(li)宣貫教育。
值得關注的是,做好消費(fei)者適(shi)當(dang)性管理一(yi)則,要求機構(gou)充(chong)分了解用(yong)戶(hu)的真實金融需求,客觀(guan)全面衡量用(yong)戶(hu)風(feng)險(xian)(xian)偏好和風(feng)險(xian)(xian)承擔能(neng)力(li),確保提供的金融科技產(chan)品服務與用(yong)戶(hu)的財務狀(zhuang)況、投資目標、知識經驗、風(feng)險(xian)(xian)承受(shou)能(neng)力(li)等相匹配,不(bu)隱瞞不(bu)利信息、不(bu)“勸誘(you)”銷(xiao)售產(chan)品,不(bu)利用(yong)信息不(bu)對稱將高風(feng)險(xian)(xian)產(chan)能(neng)服務推薦給(gei)低(di)風(feng)險(xian)(xian)承受(shou)能(neng)力(li)的用(yong)戶(hu)。
在公平競爭方(fang)面(mian),《指(zhi)引》要求嚴防濫用數據與流量(liang),公(gong)平公(gong)正(zheng)使用智能(neng)算法(fa),平等合理設置平臺規則,鼓勵(li)科技服(fu)務開放互通。
創新風險補償,健全創新退出機制
在風險防控方面,《指引》要求金融機構牢固樹立風險底線意識,自覺履行風險監控責任,主動做好創新風險補償,積極健全創新退出機制,認真落實追責問責要求。
其中,記者注意到,主動做好創新風險補償政策方面,《指引》要求堅持金融科技創新以資金安全、信息安全為前提,針對不同類型的金融科技創新產品和服務,明確風險責任認定方式,制定風險賠付方案,配套風險撥備資金、保險計劃等補償措施。因金融(rong)科技創(chuang)新風險造成損失(shi)的,嚴格(ge)按照賠付(fu)方案進行賠償,有效(xiao)彌補損失(shi),充分保障各方權(quan)益。
近年來已有多地建立科技創新風險補償專項資金,為創(chuang)(chuang)新(xin)金融(rong)產品提供支持。如(ru)江蘇省常州(zhou)市在(zai)今年(nian)8月出(chu)臺《常州(zhou)市“智改數(shu)轉數(shu)字貸(dai)”風險補償資(zi)金管(guan)理實施意見(jian)(試(shi)行(xing))》,創(chuang)(chuang)新(xin)建立“數(shu)字增信+風險補償”機制,助(zhu)力工(gong)業企(qi)業用“數(shu)”換“貸(dai)”,單戶融(rong)資(zi)額度原則上最高達2000萬元,單筆貸(dai)款期限最長達3年(nian)。貸(dai)款損失由風險補償資(zi)金、合(he)作銀行(xing)、合(he)作擔保(bao)機構按(an)照一定比(bi)例分擔。
在積極健全創新退出機制方面,《指引(yin)》要求在金融科技(ji)產品(pin)(pin)和服(fu)(fu)務正常退(tui)出(chu)(chu)或因特(te)殊情(qing)況導(dao)致非(fei)正常退(tui)出(chu)(chu)時,確保用戶資金安(an)全(quan)、信息安(an)全(quan),實(shi)現平穩退(tui)出(chu)(chu),包括但不限于業務與(yu)技(ji)術的(de)安(an)全(quan)退(tui)出(chu)(chu)。特(te)別(bie)是(shi)技(ji)術退(tui)出(chu)(chu)方面,按照(zhao)既定規程對(dui)產品(pin)(pin)和服(fu)(fu)務進(jin)行下(xia)線,對(dui)上下(xia)游及(ji)關聯產品(pin)(pin)和服(fu)(fu)務進(jin)行還原或恢復等處(chu)理,做好(hao)系統、設施等交接處(chu)置工作和向金融消(xiao)費者的(de)解釋工作。涉及(ji)數(shu)據(ju)的(de),按照(zhao)國(guo)家級金融行業有關制度、標準(zhun)做好(hao)數(shu)據(ju)清(qing)理、關聯數(shu)據(ju)回(hui)滾或修改、隱私保護等工作。
此外(wai),《指引》在綠色(se)低碳層面(mian),要求金融機構堅(jian)持生態優先綠色(se)發展策略,發揮金融支(zhi)持環(huan)境改善作用,積極主動應對氣候變(bian)化挑戰,全面(mian)促(cu)進資源節(jie)約高(gao)效利用。
記者獲悉,今(jin)年3月,監管(guan)印發《關于加(jia)強科技(ji)倫(lun)理(li)(li)治理(li)(li)的意見(jian)》,其中要(yao)求各相關行業(ye)主(zhu)管(guan)部(bu)門(men)細化(hua)本系統科技(ji)倫(lun)理(li)(li)監管(guan)框(kuang)架和(he)制度規范。隨后,人民銀(yin)行金融科技(ji)委員會召開會議,強調(diao)建立(li)健全金融科技(ji)倫(lun)理(li)(li)監管(guan)框(kuang)架和(he)治理(li)(li)規范,加(jia)強科技(ji)倫(lun)理(li)(li)風險預警、跟蹤(zong)研判和(he)敏捷治理(li)(li),引導從業(ye)機(ji)構落(luo)實(shi)倫(lun)理(li)(li)治理(li)(li)主(zhu)體(ti)責任,用“負(fu)責任”的科技(ji)創新打造“有溫(wen)度”的金融服務(wu),切實(shi)維護(hu)消費者合法權(quan)益、服務(wu)實(shi)體(ti)經濟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