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東500強企業正加速向創新驅動與價值創造躍遷,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載體。10月29日,廣東省企業聯合會、廣東省企業家協會發布《2025廣東500強企業發展報告》,中國平安、華(hua)(hua)潤(run)、華(hua)(hua)為(wei)、南方(fang)電網、比亞迪、騰(teng)訊、富士康(kang)、招商(shang)銀(yin)行、美的、廣(guang)汽位列(lie)前十。
報告顯示,500強企(qi)業(ye)總(zong)營業(ye)收入(ru)達19.36萬(wan)(wan)億(yi)元,資產總(zong)額突(tu)破68萬(wan)(wan)億(yi)元,企(qi)業(ye)研發投入(ru)總(zong)額高達5849.61億(yi)元。
規模實力穩步增長
營收總(zong)額突破19萬億元,創(chuang)歷史新高
過去一年,面對錯綜復(fu)雜的(de)國際形勢和(he)艱巨(ju)繁復(fu)的(de)國內改革發(fa)展(zhan)穩定任務(wu),廣東(dong)500強企(qi)業(ye)(ye)攻堅(jian)克(ke)難、深耕(geng)主(zhu)業(ye)(ye),展(zhan)現出穿越周期的(de)韌(ren)性(xing)和(he)創(chuang)新發(fa)展(zhan)的(de)活力。
2021至2025年間,廣東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總額從16.73萬億元持續攀升至19.36萬億元,總量創歷史新高,2025年(nian)增速為3.36%,較2024年(nian)的0.37%明顯(xian)回升,顯(xian)示(shi)出(chu)較強的周期(qi)韌性。

資產規模同樣穩步擴張。2021至(zhi)2025年(nian),廣東企(qi)業500強資產總額從56.62萬億元持續擴大至(zhi)68.33萬億元,五年(nian)間(jian)累計增(zeng)長(chang)超(chao)過11萬億元,顯示出企(qi)業綜合(he)實力持續夯實。
在“硬指標”穩步增長的背后,是企業對科技創新的投入。2025年(nian)廣(guang)東企業(ye)500強研(yan)發(fa)費用總額達到(dao)5849.61億元。
可見,廣(guang)東頭(tou)部企業(ye)正將創新資(zi)源更多投向(xiang)基礎(chu)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,推動研發活動從量變積(ji)累向(xiang)質變突(tu)破躍遷。
從行業結構看,知識密集型領域表現尤為活躍。科(ke)學研(yan)(yan)究和(he)技術服務業以19.00%的(de)研(yan)(yan)發強(qiang)度高居榜首,研(yan)(yan)發費用達1916.49億(yi)元(yuan);作為經濟壓艙石(shi)的(de)制造業,以2795.08億(yi)元(yuan)的(de)研(yan)(yan)發費用總額占據規模優(you)勢。

在資產(chan)、營收(shou)保持(chi)增長的(de)(de)(de)同時,企業納稅總(zong)額呈現穩步下調,從(cong)2021年的(de)(de)(de)9012.71億(yi)元逐(zhu)步調整至2025年的(de)(de)(de)6811.91億(yi)元,五(wu)年間累(lei)計減少超(chao)過2200億(yi)元。“兩增一降”的(de)(de)(de)變化,反映出減稅降費政(zheng)策持(chi)續發(fa)力,為企業加大研發(fa)投入和擴大再生產(chan)創造了更有(you)利的(de)(de)(de)條(tiao)件。
推動建立(li)區域協同體系
“珠(zhu)三角創(chuang)新輻射+粵東(dong)西北(bei)特色(se)承接”
盡管規模(mo)與(yu)研發數據亮眼,廣東500強企業仍面臨多方面挑戰(zhan),尤(you)其(qi)在(zai)盈利效率與(yu)區域協調方面。
2021至2025年間,廣(guang)東(dong)500強企業的(de)三大利(li)潤率指標呈現(xian)連(lian)續性下滑態勢:資(zi)產(chan)凈(jing)(jing)利(li)潤率從(cong)2.63%降(jiang)至1.75%,凈(jing)(jing)資(zi)產(chan)利(li)潤率從(cong)11.73%跌至7.55%,營業凈(jing)(jing)利(li)潤率也從(cong)8.36%下降(jiang)至6.19%。
這一趨勢反映出企業在成本管控、資產配置與產品附加值提升方面面臨系統性壓力。報告分析指出,運營成本持續上升、市場競爭加劇、傳統(tong)盈利模式轉型等因素共(gong)同(tong)擠壓了利潤空間(jian)。
從區域布局看,珠三角地(di)區的500強企業營(ying)收(shou)占(zhan)比高達(da)98.25%,凈利潤占(zhan)比98.91%。與之形成鮮明對(dui)比的是,粵東地(di)區各項指標(biao)占(zhan)比均(jun)不(bu)足0.3%,粵西(xi)地(di)區營(ying)收(shou)占(zhan)比僅(jin)1.08%,粵北地(di)區營(ying)收(shou)占(zhan)比0.39%且(qie)凈利潤出(chu)現負值。

從城市分布看,深圳以216家(jia)企業保持絕對領先(xian)地位,累計(ji)營(ying)收突(tu)破(po)10萬(wan)億元,凈利潤達8637億元;廣州雖企業數量略有減少(120家(jia)),但仍(reng)以5.1萬(wan)億元營(ying)收穩(wen)居第(di)二(er)。佛山(63家(jia))、東(dong)莞(guan)(26家(jia))等珠三角城市表(biao)現(xian)穩(wen)定,形成堅實的(de)第(di)二(er)梯(ti)隊。
報告認為,這種“中心極強、邊(bian)緣極弱”的(de)區域分(fen)布格局,不(bu)僅制(zhi)約全省協(xie)調(diao)發(fa)展,更導致創新(xin)要素流(liu)動受阻,珠三(san)角的(de)創新(xin)外(wai)溢(yi)效應難以有效輻射帶動欠發(fa)達地區。
為此,報告建議,構建“珠三角創新輻射+粵東西北特色承接”的區域協同體系。支持廣深等中心城市龍頭(tou)企業(ye)在(zai)粵東(dong)西北(bei)布(bu)局(ju)產業(ye)化基地,推動技術、資(zi)本(ben)、人才跨區域(yu)流動;同時在(zai)粵東(dong)西北(bei)聚焦綠(lv)色(se)能(neng)源、現代農(nong)業(ye)等優勢領域(yu),建設特色(se)產業(ye)創(chuang)新平臺,形(xing)成錯(cuo)位發(fa)展格局(ju)。唯(wei)有(you)破解效益與協調(diao)難題,廣東(dong)經濟方(fang)能(neng)實現全域(yu)高(gao)質量躍(yue)升。
附:廣東500強企業(ye)名單(dan)

(來源:南方+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