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2日,2023年(nian)《財富》世界500強(qiang)榜單(dan)發布。中國共有(you)142家公(gong)司上榜,數量連續(xu)五年(nian)位居全球(qiu)首位。
21數據新聞實驗室梳理發現,其中有105家中國公司總部位于京津冀(55家)、長三角(25家)和粵港澳大灣區(25家)這三大城市群,占比74%。
具體到粵港澳大灣區,上榜企業數量較去年增加1家。其中廣州工控、廣新集團、立訊精密均為首次入榜。新能源汽車領域表現亮眼,廣汽集團和比亞迪排名均大幅度提升。
2023年《財富》世界500強排名依據源于企業2022年營收。從營業收入來看,上榜的大灣區企業營業收入共計1.63萬億美元,所有公司營業收入均超過300億美元,中國平安營收最高,為1816億美(mei)元。
從凈利潤來看,大灣區最賺錢的公司是騰訊控股,去年凈(jing)利潤約280億美元,緊(jin)隨其后(hou)的是招商銀(yin)行(205億美元);值(zhi)得一提的是,這2家公司(si)入圍中國最賺(zhuan)錢企(qi)業的前10強。

3家(jia)灣區企(qi)業首(shou)進榜
跟(gen)去年相比2家落榜
總體來看(kan),粵港(gang)澳(ao)大(da)灣(wan)(wan)區(qu)的(de)世(shi)界500強企(qi)業數量較為穩定。今年有25家大(da)灣(wan)(wan)區(qu)公司(si)入榜(bang),約占全國數量的(de)17.6%。大(da)灣(wan)(wan)區(qu)有3家公司(si)首次進入世(shi)界500強榜(bang)單,另外有2家公司(si)退榜(bang)。
從(cong)總部所(suo)在城市來看,廣深(shen)港(gang)集聚了大灣區(qu)88%的世界500強公(gong)司(si),其中深(shen)圳10家(jia),香港(gang)6家(jia),廣州6家(jia),佛山(shan)2家(jia),東莞1家(jia)。
跟去年相比,廣州今年新進2家(廣州工控、廣新集團),東莞實現零的突破(新進立訊精密),香港減少1家(友邦保險落榜,2022年第288位),珠海減少1家(格力電器落榜,2022年第487位)。

廣州今年新進2家,均為首次登榜,分別是廣(guang)州(zhou)(zhou)工業投(tou)資控股(gu)集(ji)團(tuan)(tuan)有(you)限(xian)公司(簡(jian)(jian)稱廣(guang)州(zhou)(zhou)工控)和廣(guang)東(dong)省(sheng)廣(guang)新(xin)控股(gu)集(ji)團(tuan)(tuan)有(you)限(xian)公司(簡(jian)(jian)稱廣(guang)新(xin)集(ji)團(tuan)(tuan))。
廣州工控憑借營收366億美元的成績首次上榜,位居414位。廣州工控是一家聚焦先進制造領域的產業運營及投資集團,目前控股5家上市公司(廣日股份、金明精機、山河智能、潤邦股份、鼎漢技術)。從2019年成立到闖入世界500強,這家廣州市屬國企僅用了不(bu)到4年時間。至此,廣州市(shi)屬國企(qi)中(zhong)世界500強企(qi)業的數量從3家(jia)增加(jia)至4家(jia)。
廣新集團以354億元美元的營收排名427位,是廣東省首家上榜的省屬國企。2022年(nian),廣(guang)新集團(tuan)實(shi)現營業(ye)收(shou)入同(tong)比(bi)(bi)增(zeng)長64.04%,利(li)潤總額同(tong)比(bi)(bi)增(zeng)長32.67%,資產(chan)總額同(tong)比(bi)(bi)增(zeng)長24.7%,凈資產(chan)收(shou)益率達14.74%,實(shi)現了三(san)年(nian)營業(ye)收(shou)入和利(li)潤總額翻一番。
先進制造業公司立訊精密也是首次進榜,以318億美元的營收規模,排在第479位。該(gai)公司成(cheng)立(li)(li)于(yu)2004年,于(yu)2010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(shi),最新總市(shi)值(zhi)為2413億元人民(min)幣(bi)。目前,立(li)(li)訊精密是蘋(pin)果(guo)手(shou)機三大組(zu)裝廠(chang)商之一。
電商、消費電子、家電疲軟(ruan)
新(xin)能源汽車強勢躍升,比亞(ya)迪上(shang)升224位
從排名變化來看,今年(nian)進入前100強的(de)灣區企業有(you)3家,中國平安(第(di)33位(wei)(wei),較去(qu)年(nian)下(xia)降8個(ge)(ge)名次(ci)(ci))、華潤(第(di)74位(wei)(wei),較去(qu)年(nian)下(xia)降4個(ge)(ge)名次(ci)(ci))、南方(fang)電(dian)網(wang)(第(di)83位(wei)(wei),較去(qu)年(nian)上升(sheng)6個(ge)(ge)名次(ci)(ci))。此(ci)外(wai),比亞迪、順豐控股、廣(guang)藥集團(tuan)(tuan)、廣(guang)汽集團(tuan)(tuan)、萬科、怡(yi)和集團(tuan)(tuan)等企業,今年(nian)名次(ci)(ci)均(jun)有(you)所上升(sheng)。
大灣區企業榜單變化,是全球發展新動能轉變的縮影。在新舊動能轉換全(quan)面提速的(de)時(shi)代背景之下(xia),500強榜單重新洗(xi)牌,新動能企業蓄勢(shi)躍(yue)升,傳統行業被逐步趕超。
全球消費電子需求疲軟,科技企業與電商企業排名下滑明顯。今(jin)(jin)年入圍世界500強的(de)互聯網公(gong)司(si)增加至8家(jia),中(zhong)(zhong)美(mei)各占(zhan)半壁江山(shan),分(fen)別是:亞馬遜、Alphabet公(gong)司(si)、京東、阿里(li)(li)巴巴、Meta Platforms公(gong)司(si)、騰訊、美(mei)團(tuan)(tuan)和Uber。其中(zhong)(zhong)美(mei)團(tuan)(tuan)和Uber均(jun)是首(shou)次上榜(bang)。其他6家(jia)互聯網公(gong)司(si),除(chu)Alphabet保持不(bu)變外,今(jin)(jin)年在榜(bang)單上的(de)名次均(jun)有(you)下滑(hua),包括亞馬遜、京東和阿里(li)(li)這3家(jia)電商巨(ju)頭(tou)。在此全球大背景下,大灣區企業華為(第(di)111位(wei)(wei))、騰訊(第(di)147位(wei)(wei))、聯想(xiang)集團(tuan)(tuan)(第(di)217位(wei)(wei))等(deng),排(pai)名較去(qu)年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(de)下滑(hua)。總部位(wei)(wei)于北京的(de)小米集團(tuan)(tuan),也從去(qu)年的(de)266名降至今(jin)(jin)年的(de)360名。
經歷了前兩年的高速增長之后,全球家電行業承壓,這(zhe)一態勢在世(shi)界500強榜單(dan)上也有所體現:韓國(guo)的(de)(de)LG電子,日(ri)本的(de)(de)日(ri)立(li)、松下、三菱,德(de)國(guo)的(de)(de)西門子等排名(ming)均(jun)有所下跌。國(guo)內方(fang)面,曾多(duo)次上榜的(de)(de)珠海(hai)企(qi)(qi)業(ye)格力電器今年(nian)已跌出榜單(dan);佛山企(qi)(qi)業(ye)美(mei)的(de)(de)集團從去年(nian)的(de)(de)245名(ming)降(jiang)至今年(nian)的(de)(de)278名(ming);青島企(qi)(qi)業(ye)海(hai)爾(er)智(zhi)家從去年(nian)的(de)(de)405名(ming)降(jiang)至419名(ming)。

新興動能澎湃,9家中國車企躋身世界500強排行榜。得益于新能源車技術創新與突破,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,以488億美元的銷售收入首次進榜,排名第292位。大灣區新能源車企比亞迪一騎絕塵,加速“狂飆”,從去年的第436位躍升到今年的第212位,是排名提升最多的中國公司,2022年銷售收入達到630億美元。同樣來自大灣區的車企廣汽集團也從186名提升至165名,上升21名。今年前7個月,比亞迪穩居新能源(yuan)汽(qi)車銷(xiao)(xiao)量(liang)第一(yi)寶(bao)座,7月銷(xiao)(xiao)量(liang)超(chao)26萬(wan)輛;廣汽(qi)集(ji)團(tuan)旗下的廣汽(qi)埃安7月銷(xiao)(xiao)量(liang)突破(po)4.5萬(wan)輛居第二梯隊榜首。
以比亞迪為(wei)代表(biao)的(de)新能(neng)(neng)源(yuan)(yuan)汽(qi)車企業(ye),是推進大灣區制造業(ye)高(gao)質量(liang)(liang)發展(zhan)的(de)重要動力(li)。作為(wei)全國汽(qi)車生(sheng)產和消(xiao)費第一大省,廣東(dong)新能(neng)(neng)源(yuan)(yuan)汽(qi)車產業(ye)發展(zhan)后勁十(shi)足。今年7月(yue),我國第2000萬輛新能(neng)(neng)源(yuan)(yuan)汽(qi)車在(zai)廣州下線;1—5月(yue),廣東(dong)新能(neng)(neng)源(yuan)(yuan)汽(qi)車產量(liang)(liang)同(tong)比增長(chang)111%,累計(ji)產量(liang)(liang)達81萬輛,占比全國總(zong)產量(liang)(liang)躍升(sheng)至28.59%。

超七成上榜企業聚集在三大城市群
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實力強勁
21數據新聞實驗室統計發現,共有105家上榜企業總部位于京津冀、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這三大城市群,占全國總數的74%,分別為55家、25家、25家。
在京津冀地區,由于央企總部云集,北京公司數量遙遙領先(53家)。從行(xing)業(ye)來(lai)看(kan),來(lai)自(zi)能源礦(kuang)產(9家(jia))、工程建筑(zhu)(6家(jia))、金屬(shu)產品(6家(jia))、航天(tian)軍工(5家(jia))、銀行(xing)(5家(jia))等(deng)領域的(de)公司最多。北京的(de)新經濟(ji)企業(ye)也不少,京東、小米集團、美團等(deng)上榜。石家(jia)莊2家(jia)企業(ye)上榜,均來(lai)自(zi)鋼鐵行(xing)業(ye)。
長三角地區的上榜企業地域分布相對更為均衡:上海12家,杭(hang)州(zhou)7家,蘇州(zhou)3家,銅陵、溫州(zhou)、蕪湖(hu)各1家。從行業分布來看(kan),金屬產(chan)品(6家)、化(hua)工(gong)行業(3家)居多,也不乏(fa)交運(yun)物流、汽車、金融、信息(xi)技術、房地產(chan)、醫藥生物、航天軍工(gong)等(deng)領域的企業入榜。
粵港澳大灣區方面,不僅囊括了華為、騰訊、聯想集團、中國電子、立訊精密等5家信息技術企業,還涉及了汽車、保險、金融(rong)、生物醫(yi)藥、交運物流、房(fang)地產、家電等(deng)多個(ge)領(ling)域(yu)。以制造(zao)業、電子信息為(wei)代(dai)表的“灣區(qu)制造(zao)”實力強勁,大(da)灣區(qu)內城市之間的協同(tong)發展優(you)勢明顯。

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8月1日表示,“中國將推動重點區域營商環境一體化發展,支持長三角、粵港澳大灣區、京津冀等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。”營(ying)商環(huan)境的(de)持續(xu)改善,為培育(yu)和(he)激發經營(ying)主體活(huo)力、推動高質量(liang)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(cheng)。展望未來,各(ge)大城(cheng)市(shi)群(qun)上榜企(qi)業的(de)數量(liang)與質量(liang),都將會有所提升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