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業人(ren)員違規炒(chao)股(gu)向(xiang)來不是新鮮事,雖三令五申(shen)但(dan)屢(lv)禁不止(zhi)。海通證券(quan)從業人(ren)員長達7年(nian)的違規炒(chao)股(gu),在A股(gu)史上較為罕見。
2021年辦案總數下降近兩成
財務造假案同比上升
據證(zheng)(zheng)監(jian)會官網披露,2021年全年辦理“從業(ye)人(ren)員(yuan)違規買賣股票”案(an)例多達16起(qi),涉案(an)人(ren)數(shu)90余人(ren)。2020年全年新增資管從業(ye)人(ren)員(yuan)利用未公開信(xin)息交易立(li)案(an)案(an)件2起(qi);2019年從業(ye)人(ren)員(yuan)案(an)件9宗,涉及申萬(wan)宏源(yuan)、海通證(zheng)(zheng)券(quan)、國(guo)元證(zheng)(zheng)券(quan)等(deng)多家(jia)機構。
近年來,證監會堅決貫徹黨中央、國務(wu)院關于依法(fa)從(cong)嚴打擊(ji)證券(quan)違法(fa)活動(dong)的(de)決策部署(shu)。辦(ban)理(li)案(an)件總數量有下降(jiang)趨(qu)勢,2021年合計辦(ban)案(an)609起(qi),較2020年下降(jiang)近兩成。其中辦(ban)理(li)操縱(zong)市場110起(qi),同比下降(jiang)26%;辦(ban)理(li)內(nei)幕交(jiao)易201起(qi),案(an)件數量連續三年下降(jiang)。
不過上(shang)市公司財務造假依然是"頂(ding)風(feng)作案",有增無減,2021全(quan)年(nian)辦案75起,同(tong)比增長8%。

立案調查公司數量或創新高
證監會辦理案件中,違(wei)規(gui)主體是上市公司的案件占絕大多(duo)數,由于違(wei)規(gui)處罰成本(ben)低,不少公司鉆空子違(wei)法違(wei)規(gui)。
2020年3月新《證券法》正式實施,大大增加了對上市公司違規的處罰力度,尤其是加大了對財務造假的懲處力度,對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行為,從原來最高可處以60萬元罰款,提高至1000萬元;同時強化對違法主體民事、刑事責任追究力度。在監管不斷趨嚴的背景下,被立案調查公司數量逐漸增加。根據公開信息顯示,2021年立案調查公司多達34家,較上一年翻倍,透露出監管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“零容忍”的決心與態度。
證券時報·數據寶統計,截至6月末(mo),2022年(nian)(nian)以來(lai)立案調查(cha)公司(si)多達(da)32家,極有可能超過(guo)2021年(nian)(nian)的(de)數量(liang),也就是(shi)說今年(nian)(nian)被立案調查(cha)公司(si)總(zong)數或創新高。往前看2009年(nian)(nian)至2016年(nian)(nian)這八年(nian)(nian)間,立案調查(cha)公司(si)數量(liang)均未超過(guo)5家。

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是立案調查主因
數據(ju)(ju)寶統計,從(cong)這些(xie)被立案(an)調(diao)查的公(gong)司看(2000年以(yi)來的數據(ju)(ju)),立案(an)原因五(wu)花八(ba)門,有(you)信息披(pi)露(lu)違(wei)法(fa)違(wei)規,有(you)內幕交(jiao)易,也有(you)涉嫌操縱證券市場等,其中信息披(pi)露(lu)違(wei)法(fa)違(wei)規公(gong)司數量占比超(chao)過八(ba)成。
10余家未按規定披露信息,占比也較高。比如*ST輔仁今年5月12日被立案,公司未在規定期限內披露 2021 年報;本鋼板材2003年8月被(bei)立案,公(gong)司未按時(shi)披(pi)露年報。
虛假信息披露公司超過5家,比如深信泰豐,2005年7月立案,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虛假記載、重大遺漏等違反證券法律、法規;酒鬼酒2006年因“涉嫌大股東違(wei)規占用上市公司(si)資(zi)金、虛假信息(xi)披露(lu)等違(wei)反(fan)證券法律法規”被立案(an)調(diao)查。
涉嫌內幕交易公司有數知退、田中精機等;涉嫌操縱證券市場公司包括天邑股份、*ST宜康等(deng),甚至有公(gong)司涉嫌(xian)行賄。

小市值公司居多,業績增速較差
這(zhe)些被立(li)案(an)調查(cha)公司中,部分已退市或即將退市。數據寶統計,從行(xing)業(ye)來看,房(fang)地產、有色金屬、基礎化工、綜(zong)合(he)等6大(da)行(xing)業(ye)是上(shang)市公司違規的“重災區”,其中房(fang)地產行(xing)業(ye)共(gong)有21家(jia)公司(含(han)重復)被立(li)案(an)。
從公司規模(以立案調查開始日來計算)來看,百億市值股占比近一成,位居首位的紫金礦業立案開始日市值超過1200億,公司彼時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;五糧液、上海電氣等(deng)超(chao)(chao)500億(yi)市值(zhi)公(gong)(gong)司均在內;50億(yi)以(yi)下公(gong)(gong)司數(shu)(shu)量(liang)占比(bi)近八成(cheng),其(qi)中10億(yi)至(zhi)50億(yi)公(gong)(gong)司數(shu)(shu)量(liang)占比(bi)超(chao)(chao)過五成(cheng)。可見立案調查公(gong)(gong)司中,小(xiao)市值(zhi)公(gong)(gong)司數(shu)(shu)量(liang)占大多數(shu)(shu)。
從(cong)業(ye)績來看,這(zhe)些(xie)公(gong)司(si)(si)(si)在立案起始(shi)日的(de)上一年度,凈(jing)利潤增幅(fu)(中(zhong)位數)-29.24%,凈(jing)利潤增幅(fu)大于0公(gong)司(si)(si)(si)數量占比低于四成,涉嫌(xian)信(xin)息披(pi)露違法違規(gui)公(gong)司(si)(si)(si)凈(jing)利潤增幅(fu)中(zhong)位數近-20%。
市值超過100億的公司業績較為理想,凈利潤增幅中位數超過20%,其余類型公司增速均較差,其中市值位于10億至50億公司,凈利潤增幅中位數低于-60%,這意味著大多數公司在立案的上一年度業績均呈下滑甚至虧損狀態。

18只小市值且業績大幅下滑股
存在信息披露違規行為
從市場表現來看,這些公司被立案調查后下跌風險較高。自公告后5日平均漲跌幅中位數為-3.66%,下跌股數量占比超六成,近三成公司跌幅超過10%。其中(zhong),涉嫌操縱市(shi)場(chang),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類型的公司,公告(gao)后5日跌幅較高。因此(ci)投資者選股時(shi),應(ying)盡量(liang)謹慎。
數據寶統計,以公告日期看,2022年以來,存在“信息披露違規”行為且市值低于50億元,今年一季度凈利潤下滑或虧損幅度超過100%的公司有18家,包括維科技術、香雪制藥等,其中曉程科技、勤上股份今年一季度虧損幅度較大。自公告日以來,18家公司中*ST紫晶、航新科技、天房發展跌幅超過10%;鼎龍文化、派生科技漲幅超過20%。

聲(sheng)明:數(shu)據寶所有(you)資訊內(nei)容不(bu)構成投(tou)資建議,股市有(you)風險,投(tou)資需(xu)謹慎。
(來源(yuan):證券時報(bao)·數(shu)據寶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