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崔文靜 北京報道
日前,澤達易盛案受(shou)損投(tou)資(zi)者(zhe)(zhe)悉數獲得全額賠償(chang)。這是(shi)我(wo)國(guo)首單證(zheng)券(quan)集體(ti)(ti)訴訟和解案,從集體(ti)(ti)訴訟啟動到投(tou)資(zi)者(zhe)(zhe)獲賠僅(jin)用時5個多月,我(wo)國(guo)投(tou)資(zi)者(zhe)(zhe)保護再進(jin)一步。
嚴厲(li)打擊資本市場(chang)(chang)違(wei)法(fa)(fa)違(wei)規行(xing)(xing)為,最大限(xian)度保護(hu)投資者合(he)法(fa)(fa)權益(yi),是監(jian)管部(bu)門的一貫(guan)追(zhui)求(qiu)。在1月19日召開的證監(jian)會(hui)新聞發布會(hui)上(shang),包括綜合(he)業務司(si)主要負(fu)責(ze)人(ren)周小舟,首席檢查官、稽(ji)查局局長李(li)明,處罰(fa)委辦公室主任滕必焱,投服(fu)中心黨委書(shu)記、董(dong)事長夏建亭,法(fa)(fa)治(zhi)司(si)負(fu)責(ze)人(ren)程合(he)紅,期(qi)貨(huo)司(si)司(si)長李(li)至(zhi)斌在內的6位證監(jian)會(hui)法(fa)(fa)治(zhi)建設相(xiang)關部(bu)門負(fu)責(ze)人(ren),就我國資本市場(chang)(chang)法(fa)(fa)治(zhi)建設進行(xing)(xing)了詳細解讀。
透(tou)過解讀,證監會“重拳懲(cheng)治違法,堅持‘零容(rong)忍’打擊不動搖,切實(shi)讓行政執法‘長牙帶(dai)刺’”的鮮(xian)明態度赫然可見(jian)。
近五年來,證監會依法調查各類證券期貨違法案件近1900件,向公安移送涉嫌證券期貨犯罪案件近600件。
上市公(gong)司(si)和(he)中介機構(gou)是證(zheng)監(jian)會的監(jian)管主體(ti),投資人(ren)則是保護(hu)重心。
上市公司方面,證監會已經并將繼續對欺詐發行、操縱市場、內幕交易、財務造假、違規信披、違規占用、擔保等違法違規行為嚴懲不貸。
中介機構方面,堅持“一案雙查”,對未勤勉盡責的中介機構一并查處。
投資者保護方面,形成包括先行賠付、行政和解、責令回購、股東代位訴訟、集體訴訟等在內的多元化投資者維權方式。
懲“首惡” 追“幫兇”
再過數日(ri),全面(mian)(mian)注冊(ce)制正(zheng)(zheng)式啟動即將屆滿一(yi)周年。由于全面(mian)(mian)注冊(ce)制需要更(geng)為公平公正(zheng)(zheng)的資(zi)本市場法治環境,證(zheng)監會也(ye)在法治建設上加大了力(li)度。
2023年,證監會系統共審結案件350余件,處罰責任主體千余人(家)次,罰沒款金額60余億元。
5000余家A股上(shang)市公司,無疑是(shi)監管的重(zhong)中(zhong)之重(zhong)。
上(shang)市公司哪些行(xing)為更易(yi)被罰,處(chu)罰力度如(ru)何?
首先,綜合證監會各部門負責人介紹,欺詐發行、操縱市場、嚴重內幕交易可謂嚴打“第一梯隊”。
證監會表示,嚴肅查(cha)辦發(fa)行(xing)申(shen)報欺詐(zha)案件,堅(jian)決打(da)擊挑戰底線的(de)行(xing)為(wei)。嚴厲打(da)擊操(cao)縱市場(chang)行(xing)為(wei)和性質惡劣的(de)內幕交(jiao)易行(xing)為(wei),給(gei)投資者(zhe)提供更加(jia)健康的(de)市場(chang)秩序。
2021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(十一),將欺詐發行犯罪的刑期上限由5年提高到15年,這是我國刑法中(zhong)單項犯罪有(you)期(qi)徒(tu)刑的(de)(de)最高刑,也是單項犯罪有(you)期(qi)徒(tu)刑法定期(qi)限(xian)的(de)(de)“天(tian)花(hua)板”。
“上(shang)市公司(si)是全體投資人(ren)的上(shang)市公司(si),懲治上(shang)市公司(si)違法違規需要講(jiang)求方(fang)法,慎(shen)防誤傷股民。”有受訪人(ren)士告(gao)訴21世紀經(jing)濟報道記者。
嚴懲“首惡”,是證監會開出的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為處置方法。具體懲治方式上,行政、民事、刑事追責相結合,使“首惡”“人財兩空”,以達到以儆效尤目的。
以2023年備受關注的紫晶存儲欺詐發行(xing)案為例,在行(xing)政處罰方面,紫晶存儲公(gong)司及相關責任人被(bei)罰款8000余萬元,兩名實控人被(bei)分別采取(qu)終身、10年市場禁入(ru)措施。
在民(min)事賠償方(fang)面,中介機構通過先行賠付方(fang)式賠償1.69余萬名投資者10.86億元(yuan),四家中介機構另行交納行政和(he)解金約(yue)1.89億元(yuan)。
在刑(xing)事(shi)追責方面,實控人因涉(she)嫌刑(xing)事(shi)犯罪,已經被檢(jian)察院批捕。
與(yu)此同時,2023年(nian)7月,紫晶存儲(chu)被強制退市,這(zhe)距離(li)其登陸科創板不足(zu)41個月。
其次,除上述違法違規行為外,財務造假、違規信披、違規占用、擔保,同樣是監管查處的重要方向。
證監(jian)(jian)會(hui)首(shou)席檢查(cha)官(guan)、稽查(cha)局局長李明提到,證監(jian)(jian)會(hui)重拳打(da)擊(ji)上市公(gong)司實(shi)(shi)控人、董監(jian)(jian)高人員等(deng)“關鍵少數”有組織、有預謀地(di)實(shi)(shi)施財務造假(jia)違規信(xin)(xin)披(pi)行(xing)為(wei),以及(ji)違規占用、擔(dan)保等(deng)背信(xin)(xin)行(xing)為(wei),保障(zhang)以信(xin)(xin)息披(pi)露(lu)為(wei)核(he)心的注冊(ce)制改革走(zou)深(shen)走(zou)實(shi)(shi)。
其中(zhong),財(cai)務造假危害程度相(xiang)對更高,也是證監(jian)會打(da)擊(ji)的重中(zhong)之重。康美藥(yao)業(ye)、康得新、獐(zhang)子島、宜華生活、豫金剛石、紫晶存儲、澤達易盛等,均為昔日被證監(jian)會從(cong)嚴從(cong)重打(da)擊(ji)過的財(cai)務造假公司。
信息披露違(wei)(wei)規(gui)(gui)則是(shi)最為(wei)常(chang)見的(de)上市公司(si)違(wei)(wei)法(fa)違(wei)(wei)規(gui)(gui)行為(wei)。多位受訪人(ren)士(shi)曾告訴(su)記(ji)者(zhe),信披100%合規(gui)(gui)的(de)上市公司(si)幾(ji)乎不(bu)(bu)(bu)存(cun)在(zai)。對于信披違(wei)(wei)規(gui)(gui),監管目前態度是(shi)輕度違(wei)(wei)規(gui)(gui)及時提醒、重在(zai)恢復(fu)原狀(zhuang);中重度違(wei)(wei)規(gui)(gui)嚴懲(cheng)不(bu)(bu)(bu)貸(dai),使(shi)其不(bu)(bu)(bu)敢再犯并(bing)達殺雞儆猴目的(de)。
根據《證券法》,信息披露義務人報送的報告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虛假記載、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,責令改正,給予警告,并處以一百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的罰款。
值(zhi)得注意的是,部分上市公司實控人、董監(jian)高(gao)對(dui)于監(jian)管罰單“不(bu)敏感(gan)”甚至不(bu)在意,敢(gan)于頂風(feng)作案(an)。而為其提供中介服務的券商投行等(deng)則對(dui)監(jian)管處罰重視(shi)度頗(po)高(gao)。
因此,在嚴懲違法(fa)違規上(shang)市(shi)(shi)公司的同時,嚴查“幫兇”中(zhong)介機(ji)構,倒逼(bi)中(zhong)介機(ji)構敦促上(shang)市(shi)(shi)公司合規守法(fa),成(cheng)為監管“長牙帶刺”、整治(zhi)資本市(shi)(shi)場亂象的新型方(fang)向。
李明(ming)明(ming)確表示,證監會對(dui)從事保薦承銷、審計會計、法律(lv)、評級等證券(quan)服務的中(zhong)介(jie)機構(gou)“一(yi)(yi)(yi)案雙查”,警示資本市(shi)場“看門(men)人”提高執(zhi)業(ye)質量。滕必焱亦(yi)提到,證監會堅(jian)持(chi)“一(yi)(yi)(yi)案雙查”,對(dui)未勤勉盡責的中(zhong)介(jie)機構(gou)一(yi)(yi)(yi)并查處,堅(jian)決打破造假“生態圈”。
刑法修正案(十一)更是將保薦人提供虛假保薦書,為欺詐發行為虎作倀的行為納入刑法制裁范圍,最高可判處10年有期徒刑。
多元化維權方式
紫晶存(cun)儲(chu)案與(yu)澤達易盛案,是(shi)2023年(nian)最(zui)受市場關(guan)注(zhu)并且涉及投(tou)資(zi)者賠付的典型案件(jian),目前,兩案投(tou)資(zi)者均已基本獲賠。
紫(zi)晶存儲案是行政執法當事人承(cheng)諾制度(du)踐行第一案,包括中信建投在內的四(si)家(jia)中介機構申請適(shi)用行政執法當事人承(cheng)諾制度(du),在證監(jian)會的支持(chi)下設立專項賠付金。
澤達易盛案(an)成(cheng)為證(zheng)券(quan)集體訴訟(song)和解(jie)第(di)一(yi)案(an),東興證(zheng)券(quan)等中介機(ji)構在(zai)(zai)被投(tou)資者起(qi)訴,進(jin)入民事司法程序以后,在(zai)(zai)上海金融法院的(de)推(tui)動下(xia)設立(li)賠付金,最終(zhong)與(yu)投(tou)資者達成(cheng)和解(jie)。
在受訪人士看來,兩案處理方式描繪出上市公司重大違法違規投資者賠付新路徑:中介機構牽頭設立專項賠付金先行賠付。這一賠付路徑彰顯行政司法機關保障投資者利益最大化的鮮明態度。
“大投(tou)保(bao)”理念正在(zai)被貫穿到資本市場工作全(quan)流(liu)程(cheng)各方面。證監會法(fa)(fa)治(zhi)司負(fu)責人程(cheng)合(he)紅表示,證監會在(zai)嚴(yan)厲打擊(ji)違法(fa)(fa)的(de)同時,加強對(dui)合(he)法(fa)(fa)的(de)保(bao)護,尤其是重點關(guan)注受(shou)到損害的(de)投(tou)資者能(neng)否得到實實在(zai)在(zai)的(de)補償和救濟,大力保(bao)護受(shou)到違法(fa)(fa)行為(wei)損害的(de)廣大中小投(tou)資者合(he)法(fa)(fa)權益。
從投資者維權方式來看,目前已經頗為多樣。前述紫晶存儲案和澤達易盛案涉及先行賠付、行政和解、集體訴訟。
其(qi)中(zhong),集(ji)體訴訟中(zhong),投保(bao)機構是原(yuan)告唯一代表人,投資(zi)(zi)者“默示(shi)加入、明示(shi)退出”。換言之,符合條件(jian)的投資(zi)(zi)者,只要不明確拒絕(jue)就可以(yi)得到保(bao)護(hu)。
除集體訴訟外,投資者服務中心還積極支持投資者發起普通代表人訴訟。
與此同時,股東代位訴訟也是近年(nian)來新近推出并且效率頗高的投資者(zhe)維權(quan)方式。
實踐中,有的上市(shi)(shi)公(gong)司(si)大股東占(zhan)用(yong)上市(shi)(shi)公(gong)司(si)資金(jin)不(bu)還,上市(shi)(shi)公(gong)司(si)也不(bu)主(zhu)動索要;有的上市(shi)(shi)公(gong)司(si)承擔虛假陳述民事賠償(chang)責任(ren)后,不(bu)主(zhu)動向實控(kong)人、董監高等責任(ren)人追償(chang)。
在證監(jian)會(hui)投(tou)服(fu)中(zhong)(zhong)心黨(dang)委(wei)書記、董事(shi)長夏建亭(ting)看來,究(jiu)其本質,大(da)股東、實控人、董監(jian)高等實際把持(chi)、控制了上市公司,通(tong)過上述方(fang)式中(zhong)(zhong)飽私囊(nang),損害(hai)了公司利益,更損害(hai)了上市公司其他股東,尤(you)其是中(zhong)(zhong)小投(tou)資(zi)者(zhe)的權益。
在這種情況下,投資者(zhe)服務中心可以代上市(shi)公(gong)司起訴,向這些特(te)殊人群主張賠償責(ze)任。
目(mu)前(qian),較為典(dian)型的股東代位訴訟案(an)當(dang)屬ST摩登(deng)案(an)和大智(zhi)慧案(an)。ST摩登(deng)案(an)已經一審勝訴,廣州中院(yuan)(yuan)判(pan)決負(fu)有責任的實控(kong)人和董事承擔連帶賠償責任。大智(zhi)慧案(an)由(you)上海金融法院(yuan)(yuan)辦(ban)理,實控(kong)人已經賠償上市公司3.35億元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