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陳潔 實習生 莫海昕 廣州報道
中(zhong)國的家(jia)庭模式,從“四世同堂”轉(zhuan)變(bian)到夫(fu)妻二人帶娃的“核心家(jia)庭”,再進一步(bu)轉(zhuan)換(huan)到獨居(ju)或(huo)夫(fu)妻二人為(wei)主的模式。
根據最(zui)新發布的(de)中(zhong)國(guo)統計年(nian)鑒(jian),2020年(nian)全國(guo)“一(yi)代(dai)戶(hu)”的(de)比重(zhong)較(jiao)10年(nian)前上升15.33個百分點,達到49.5%。所謂的(de)“一(yi)代(dai)戶(hu)”,即同(tong)一(yi)輩人(ren)居住(zhu)或單(dan)身居住(zhu)落戶(hu)的(de)情況。
而就在(zai)2010年(nian)(nian),根據(ju)中(zhong)國人(ren)口(kou)與(yu)就業統計年(nian)(nian)鑒中(zhong)六(liu)普的(de)數據(ju),二(er)代戶(最(zui)典型的(de)就是(shi)一對夫妻(qi)帶孩子(zi))的(de)比重還高達47.83%,2020年(nian)(nian)二(er)代戶的(de)比重已經縮(suo)水到36.72%。一增一減的(de)背后,是(shi)我(wo)國家庭模式的(de)大轉換(huan)。
“七普中(zhong)家(jia)庭(ting)的(de)(de)小型化的(de)(de)趨勢是(shi)非(fei)常明顯的(de)(de),因為(wei)每戶家(jia)庭(ting)人(ren)口數比六普的(de)(de)時候(hou)少了0.48個(ge)人(ren),里面(mian)一代戶的(de)(de)增(zeng)長是(shi)最重(zhong)要的(de)(de)影響因素。”山東(dong)社(she)會科學院人(ren)口與(yu)社(she)會發(fa)展研究(jiu)院院長崔(cui)樹義(yi)對21世(shi)紀經(jing)濟報道記者表示(shi)。
武漢科技大學教授董登新接(jie)受21世紀(ji)經(jing)濟報道(dao)記者(zhe)采訪時表示(shi),出現這(zhe)個局面主要的原因,包(bao)括總(zong)和(he)生育(yu)率下降、人口(kou)老齡化、人口(kou)流動等因素。
“三口之家”已非最主流
從過去10年(nian)來看,一(yi)代戶的(de)占比(bi)提升極快(kuai)。
2010年,我(wo)國(guo)家庭以二代戶為主,一代戶僅占(zhan)比(bi)34.18%。但2020年,這個數(shu)據發生了一個明顯的(de)“調轉”,一代戶占(zhan)比(bi)已經(jing)接近50%。

數據來源:中國統計年鑒,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。注:部分為記者根據相關數據計算
崔樹義(yi)指出,在家(jia)庭思想觀(guan)念上,丁(ding)克家(jia)庭等觀(guan)念會導致家(jia)庭人(ren)數變(bian)少(shao)。而更深層(ceng)次(ci)的,一代戶比重高(gao)跟人(ren)口流動、城鎮(zhen)化有很(hen)大關(guan)系。
“在工業(ye)化社會,大家庭(ting)消失是大勢所趨,可以(yi)看到(dao)歐美國家在工業(ye)化社會的時候(hou),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(ting)模式就逐(zhu)漸成為主流。”董登新表示。
但是,在我國,“三口之家”的模式也已經不是家庭最主流的模式,因為過去10年二代戶占比從47.83%縮水至36.72%。取而代之的,是各種各樣的一代戶形式:獨居、夫妻二人、空巢老人等等。
從省份的情況來看,盡管情況各不一致,但一代戶的增長也是非常迅速,且無一省份低于40%。
具體來看,吉林、內蒙(meng)、天津等(deng)13個(ge)省(sheng)區市的(de)一代戶比重已經超過50%,其(qi)中上海(hai)、黑(hei)龍江、北(bei)京、浙(zhe)江均超過58%。相對(dui)來說,海(hai)南、云南、福建等(deng)地(di)占比則僅略超過40%。
可以看出,不(bu)少人口流(liu)入(ru)較(jiao)多和人口流(liu)出較(jiao)多的省份,一代(dai)戶占比(bi)較(jiao)大。以東北三(san)省為例,黑(hei)龍(long)江、吉林和遼寧最近10年一代(dai)戶占比(bi)分別提升23.45個、21.49個和19.66個百分點,已經達(da)到了59.65%、56.11%和57.18%。
與此同時,一些此前一代(dai)戶(hu)占(zhan)比較低(di)的省份,在最(zui)近(jin)10年(nian)的占(zhan)比提(ti)升(sheng)(sheng)非常迅速。以人口大省河南為(wei)例,2010年(nian),河南一代(dai)戶(hu)的比重僅為(wei)25.16%,這一數據在2020年(nian)達(da)到(dao)42.99%,10年(nian)提(ti)升(sheng)(sheng)17.83個百(bai)分點。
這說明,一代戶比重提升,并非在某些地區單獨發生,而是在全國統一發生的現象。
崔樹義表示,一代戶的增(zeng)長是(shi)必(bi)然(ran)的,這里面主要涉及空巢(chao)家庭、丁克(ke)家庭、獨身(shen)家庭等家庭類型的增(zeng)長。
如何應對空巢老人增多?
必須要(yao)承認(ren)的(de)現(xian)實是,一代戶(hu)的(de)增加,使家庭整(zheng)體應(ying)對風(feng)險的(de)能力(li)減弱。其中(zhong),又以空巢老人的(de)應(ying)對風(feng)險能力(li)最為薄弱。
如何應對這一局面?
11月底,《中(zhong)共中(zhong)央(yang)、國(guo)務(wu)院關于加強新(xin)時代老(lao)(lao)齡(ling)工作(zuo)的意見》發(fa)布,鼓勵成年子女與老(lao)(lao)年父(fu)母就近居(ju)住或共同生活,履行贍養義(yi)務(wu)、承擔照料責任(ren)。
董登新表示,因為經濟等因素,大多數的(de)(de)家庭不可能把老(lao)人(ren)交給養(yang)老(lao)院。同(tong)時(shi),對(dui)于可以自理的(de)(de)相對(dui)健康的(de)(de)老(lao)人(ren),一般(ban)是不愿意進養(yang)老(lao)院的(de)(de)。因此國家提倡以居家養(yang)老(lao)為主,如果跟子女(nv)靠近的(de)(de)話更方便照應。
“如果說不能就近居住,實際上還(huan)可以(yi)推動高度智慧化的聯動的居家(jia)社(she)區養老,把社(she)區的養老平臺(tai)延伸到家(jia)庭,同樣可以(yi)起到照(zhao)顧的作用(yong)。”董登新說。
崔樹義(yi)指出,雖然我(wo)國社會化(hua)養老(lao)發(fa)(fa)展得越(yue)來越(yue)好(hao),但是家(jia)庭還是發(fa)(fa)揮(hui)(hui)養老(lao)最(zui)重要的(de)(de)作(zuo)用,居家(jia)養老(lao)也(ye)是絕大多數(shu)中國老(lao)人(ren)的(de)(de)現實選擇。同時,在鼓勵生育的(de)(de)背景下,老(lao)人(ren)和(he)兒(er)女住在一起還可以發(fa)(fa)揮(hui)(hui)照(zhao)顧第(di)三代的(de)(de)責任。
在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中,最關鍵的是農村養老,以及人口流出地養老的問題。由于青壯年流出較多,這兩個地方的養老問題最為嚴峻。
崔樹義指(zhi)出,青壯年流(liu)出多的(de)地方,空巢(chao)家庭肯定(ding)越多。從(cong)應對人(ren)口(kou)老齡化的(de)角度(du),從(cong)完善(shan)人(ren)口(kou)結構、改善(shan)人(ren)口(kou)結構的(de)角度(du)來看(kan),各(ge)地都需要出臺政策來應對。國家也(ye)已(yi)經意(yi)識到這個問題,現(xian)在(zai)關鍵在(zai)于建立和(he)加強整個政策體系(xi),包括(kuo)更(geng)多的(de)去管關心(xin)留守老人(ren)、空巢(chao)老人(ren)。
“此外,農村(cun)(cun)的(de)(de)(de)老齡化程度要明顯高(gao)于城鎮(zhen),在更(geng)多的(de)(de)(de)‘留守兒童’也(ye)跟隨著(zhu)父母投入到城鎮(zhen)化的(de)(de)(de)大洪流中去(qu)的(de)(de)(de)時候,農村(cun)(cun)剩下(xia)的(de)(de)(de)都是老人(ren)。而農村(cun)(cun)的(de)(de)(de)社(she)會服務(wu)、基礎設施相(xiang)對來(lai)(lai)(lai)說更(geng)薄弱,盡管也(ye)出(chu)臺了像(xiang)農村(cun)(cun)幸福(fu)院、助老餐廳、老年(nian)協會等在農村(cun)(cun)互助養老等機構,但是現在來(lai)(lai)(lai)看實(shi)際的(de)(de)(de)效果(guo)可能(neng)并不是太好,還需要政府(fu)和社(she)會更(geng)多的(de)(de)(de)來(lai)(lai)(lai)給予支(zhi)持。”崔(cui)樹義表(biao)示(shi)。
據崔樹義介紹(shao),他們今年在(zai)山東全省抽樣調查將近(jin)3000個樣本(ben),表明農(nong)村(cun)老人(ren)的現金(jin)收(shou)入這一塊,有(you)將近(jin)60%依(yi)靠政府的基本(ben)養(yang)老金(jin),因(yin)此建(jian)議在(zai)統籌城鄉養(yang)老保險(xian)、醫療保險(xian)方(fang)面,對(dui)于(yu)農(nong)村(cun)地區要(yao)給(gei)予更多的支持。
此(ci)外,由(you)于一代戶增長過于快速(su),出(chu)于平衡人(ren)口結(jie)構(gou)和促(cu)進生育率的考慮,其他社(she)會服務政策也(ye)應該跟(gen)上。
董(dong)登新表示,家庭單位的大小(xiao)不應該影響(xiang)生(sheng)育率的高低,但(dan)是在一代戶崛起的背景下,社會服務必須要跟上。
“一方面,從懷孕、生產到哺(bu)乳,再到托兒所和幼(you)兒園整個育幼(you)的(de)過程,需要政府的(de)大量投入,有更(geng)完(wan)善的(de)公共服(fu)務設施。另(ling)外一方面,在家政服(fu)務上,要更(geng)加職業化(hua)和社會(hui)化(hua),不能(neng)夠僅僅把爺(ye)爺(ye)奶(nai)(nai)奶(nai)(nai)當保姆。”董登(deng)新表示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