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文/ 何己派(pai) 編輯/ 陳曉平
K12教(jiao)培在(zai)重(zhong)錘(chui)下涼涼,一個教(jiao)育賽道(dao)在(zai)迎(ying)來利好。
咱普通老(lao)百姓(xing)領會(hui)教育文件精神,看標題(ti)就(jiu)行(xing)。
針對義(yi)務教育和校外培訓,《關于進(jin)一步減(jian)輕義(yi)務教育階段學生(sheng)作業(ye)負(fu)(fu)擔和校外培訓負(fu)(fu)擔的(de)意(yi)見》,落腳在負(fu)(fu)擔的(de)減(jian)輕;
針(zhen)對職業教育,10月(yue)中旬出臺(tai)了《關于推(tui)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(fa)展的意見》,落腳(jiao)在高質量發(fa)展。

這份(fen)意見明(ming)確提到(dao):鼓(gu)勵上市公(gong)司、行業(ye)(ye)龍頭(tou)企業(ye)(ye)舉辦職(zhi)業(ye)(ye)教(jiao)育(yu)。
兩(liang)份文(wen)件都(dou)由“兩(liang)辦”直(zhi)接印發,代表了最(zui)高層的(de)意志,一收一緊,直(zhi)接左右了兩(liang)家公司的(de)命運。
K12主業(ye)的新東方,港(gang)股市(shi)值(zhi)暴跌(die)約9成,有家做學歷職(zhi)教(jiao)的公司,以275億人民(min)幣的市(shi)值(zhi),坐(zuo)上港(gang)股教(jiao)育企業(ye)的頭把(ba)交椅。

中教控股(gu),外號(hao)“三本之王”,擁有14所學(xue)(xue)校(xiao)、超25萬(wan)名學(xue)(xue)生(sheng)(截至(zhi)2021年2月(yue)),它的(de)(de)學(xue)(xue)生(sheng)數,大(da)體是清華大(da)學(xue)(xue)的(de)(de)4.7倍,北京大(da)學(xue)(xue)的(de)(de)5.4倍!
為什(shen)么能(neng)管這么多學生?做的又(you)是什(shen)么生意(yi)?
民辦高校,拔得頭籌
開(kai)個(ge)高校,可沒辦個(ge)培(pei)訓(xun)班那么簡單。
根據1993年頒發的《民辦高(gao)等學(xue)校(xiao)設置暫行規定》,民辦高(gao)校(xiao),必須設置至少三(san)個(ge)專(zhuan)業,每(mei)個(ge)專(zhuan)業至少兩名教學(xue)骨干,職稱副教授以上,在校(xiao)學(xue)生500人起(qi)。

本(ben)科高校的牌照更稀缺(que),直至(zhi)今年,才(cai)放(fang)開“專升(sheng)本(ben)”的口(kou)子(zi),支(zhi)持少量優質的高等(deng)專科學(xue)校,升(sheng)格為普通本(ben)科。
若(ruo)自建(jian)學校(xiao),要與地方政府協商拿(na)地,若(ruo)是核(he)心(xin)(xin)區(qu)域(yu),拿(na)地成本更高,非核(he)心(xin)(xin)地段,才有可(ke)能獲得政府補(bu)貼(tie)。
強監管、重資(zi)(zi)產,辦校(xiao)還要有(you)足夠的(de)學(xue)術資(zi)(zi)源(yuan)(如經驗豐富的(de)學(xue)校(xiao)運營(ying)商、合格(ge)的(de)教職人(ren)員和(he)配套的(de)教學(xue)設施(shi)),一定的(de)時間(jian)積淀(dian)和(he)口碑,以(yi)及過硬的(de)資(zi)(zi)金實力。
這樣一(yi)個(ge)高門檻行業,中教控股是(shi)拔得頭籌的(de)一(yi)家。
它的(de)發家,可追溯至上(shang)世紀90年代,兩位創始人于果、謝可滔,分別創辦江西科技學院(yuan)和廣東白云學院(yuan),系中國(guo)較早一批民(min)辦高校,且在各自(zi)省份,綜合競爭力常年排民(min)辦第一。
中教控股創始(shi)人謝可滔
2007年,雙方走到一起,兩家學院(yuan)實(shi)行(xing)共同(tong)管理和(he)控(kong)制。2017年,公司在香(xiang)港上市。
上(shang)市(shi)前,中教控股擁(yong)有(you)三(san)所學校,江西科技(ji)學院(yuan)、廣東白云學院(yuan)和白云技(ji)師學院(yuan),在校學生數約(yue)7.5萬余人(截(jie)至2017年8月(yue))。

2016年,在校生超(chao)過(guo)(guo)3.5萬的民辦高教集團,只有(you)5家,而全(quan)國民辦高等教育(yu)院(yuan)校,則(ze)有(you)超(chao)過(guo)(guo)700所。

2017年(nian)9月(yue)的(de)一件事,改變了中教控股的(de)成長路(lu)徑(jing)。
《民辦教育(yu)促進法》當年修訂生效,打消民辦高校(xiao)兼并收購不確定性。既(ji)然自建學校(xiao)回(hui)本周期長,耗(hao)時耗(hao)力(li),拿錢買現成(cheng)的,豈(qi)不是更快(kuai)?
很快(kuai),港交所登陸三家高教集團(tuan),大家一路買(mai)(mai)買(mai)(mai)買(mai)(mai)。中教控(kong)股,就以(yi)每年(nian)2-3起的(de)節(jie)奏,上(shang)市以(yi)來完成11起并購(gou)。
管理層在(zai)年報中(zhong)坦白:并(bing)購團隊自上市起,已(yi)審視逾500個潛在(zai)并(bing)購目標。大有(you)“天下英雄入(ru)吾彀中(zhong)矣”的氣勢,事后看,全國(guo)最(zui)大的民辦中(zhong)專、全國(guo)最(zui)大的技校,確實都被(bei)收入(ru)囊中(zhong)。
并購方面(mian),中教控(kong)股保(bao)持了成功率,“買(mai)買(mai)買(mai)”也(ye)要講基本法,它基本把(ba)握了兩點:
1、抓住獨立學院轉設機會;
2、尋找背債的標的。
大舉并購,精打細算
獨立(li)學(xue)院(yuan),興起于高校擴招時代。其由公辦高校與企業或個人聯合辦學(xue),通常民間力(li)量出資蓋(gai)樓,體制內(nei)院(yuan)校負(fu)責日(ri)常教(jiao)學(xue)管理,業內(nei)還有(you)“三本養(yang)一本”的說法。
這批特殊的(de)高(gao)校,剛好大限到了。
2020年(nian)5月,教育部下發(fa)文件,要求到當年(nian)末,各獨立(li)學院(yuan)制定轉(zhuan)設(she)工作方案,一批獨立(li)學院(yuan)實(shi)現(xian)轉(zhuan)公、轉(zhuan)民或終止辦學。

2020年至今,120余獨立學院獲準(zhun)轉設,尚未(wei)進(jin)入公示(shi)流(liu)程的(de)還剩100余所,不(bu)能(neng)轉設,只有(you)兩種前途:要么終(zhong)止,要么投靠。
100多(duo)所(suo)學院(yuan),生源、牌子(zi)家(jia)底在(zai),一買(mai)來,就是能(neng)生金蛋的母雞,錢袋子(zi)鼓鼓的頭部(bu)高教集團,競相爭奪,中教控(kong)股就是活躍的一家(jia)。
今(jin)年7月,它完成(cheng)一起標志(zhi)性收購,買下(xia)了成(cheng)都(dou)錦城(cheng)學院(yuan),花了約(yue)24.5億人民幣。

一句話概括這筆交易:國內迄今(jin)為止,規模最大的民辦高校(xiao)并購(gou)項目(mu)。
花這么(me)多(duo)錢,因為很(hen)值。
據2021年最(zui)新獨立(li)學(xue)院(yuan)(yuan)排名,成(cheng)都錦城學(xue)院(yuan)(yuan)排名全國第一(yi)(yi)。2021/2022學(xue)年錄取招生中,其高考本(ben)科(ke)(ke)文(wen)科(ke)(ke)、本(ben)科(ke)(ke)理科(ke)(ke)、專科(ke)(ke)文(wen)科(ke)(ke)、專科(ke)(ke)理科(ke)(ke)錄取分數,在四川省民辦學(xue)院(yuan)(yuan)中均蟬(chan)聯第一(yi)(yi)。
稀缺的(de)是(shi),成(cheng)(cheng)都錦城學院(yuan)還有“一(yi)本(ben)”專業。于(yu)是(shi),中教控股也成(cheng)(cheng)為首個(ge)擁(yong)有“一(yi)本(ben)”的(de)民辦高教上市集團。
最近幾(ji)年,中教控(kong)股一路(lu)收(shou)購(gou)了廣州大(da)學(xue)(xue)(xue)松(song)田學(xue)(xue)(xue)院(yuan)(yuan)(后(hou)命名廣州應用科技學(xue)(xue)(xue)院(yuan)(yuan))、四(si)川外(wai)國語(yu)大(da)學(xue)(xue)(xue)重(zhong)慶(qing)南(nan)方翻譯學(xue)(xue)(xue)院(yuan)(yuan)(后(hou)命名重(zhong)慶(qing)外(wai)語(yu)外(wai)事(shi)學(xue)(xue)(xue)院(yuan)(yuan))、山東(dong)泉城學(xue)(xue)(xue)院(yuan)(yuan)(擬(ni)轉為(wei)煙臺科技學(xue)(xue)(xue)院(yuan)(yuan)),均已獲批轉設。

一轉民辦,獨立學(xue)院利(li)潤還能漲(zhang)。
因為(wei)他(ta)們(men)未(wei)“脫鉤”公辦高校(xiao)時,每年(nian)都需向母校(xiao)上交管理費,上述三所(suo)院(yuan)校(xiao),每年(nian)進貢的(de)費用(yong),分別是當年(nian)學費的(de)18%、8%、20%,合計一年(nian)要花(hua)小1個(ge)億。
招生規模(mo)也能漲,還是(shi)這三所學院,2021/2022學年(nian)的招生學額,合計較(jiao)上(shang)年(nian)提升34%。
一次性付清一筆“分(fen)手(shou)費”后,學費限(xian)制(zhi)放開,定價權也握在自己手(shou)里,還不用每(mei)年上貢(gong)了,哪怕標的債務纏(chan)身(shen),買來也是劃(hua)算的。
2018年,中教控股(gu)斥資8.55億元,收了鄭州城軌(gui)學校80%股(gu)權,其中7.35億元用(yong)于注(zhu)入額外資本,以削減學校債項并為持(chi)續擴(kuo)建提供資金。
同年,它(ta)又花5.77億元,收購西安鐵道學院62%股權,其(qi)中1.04億元,也是(shi)用來(lai)削減(jian)學校(xiao)債項并為擴建的(de)。

松(song)田學(xue)院(yuan)、重(zhong)慶(qing)南(nan)方(fang)翻譯學(xue)院(yuan)等,也都是背債的(de)標的(de)。
以學養學,利潤驚人
中教控股(gu)還放眼全球,在澳大利(li)亞、英(ying)國買高(gao)校(xiao),其(qi)中澳大利(li)亞國王學(xue)院(yuan)的收購,花(hua)了6.17億(yi)元人民幣。連番買買買,學(xue)校(xiao)規模自然快速(su)飛起。
中教控股業(ye)務分三塊:高等教育(yu)、職業(ye)教育(yu)、國際教育(yu)。

它提供的學科,涵蓋了98%本科生、94%專科生的專業選擇,但凡要學點應用(yong)型技術拿個文憑(ping),基(ji)本都能滿足,連留學需求都能一并解決。
龐大的學校網絡,在2019/2020財(cai)年,撐起了26.8億元收入(ru),之前的5年,收入(ru)年復合增長率(lv)約46%,高等(deng)教育(yu)業務(wu)貢獻約7成。

最新公(gong)布的一個學期(截至2021年2月(yue)),收入為18.23億(yi),增速還有38.6%。
民(min)辦高等教(jiao)育的(de)毛利很(hen)高,過去8年(nian)間,中教(jiao)控股的(de)毛利率,從2014年(nian)的(de)50.3%,一路上升至(zhi)近60%。
成本(ben)(ben)中占(zhan)比最大的是教職薪酬,占(zhan)到總成本(ben)(ben)的40%左右。
上一(yi)個(ge)(ge)學期披露(lu)的凈利潤,高達7.38億,按照25萬學生推算(suan),具體一(yi)學年,平均能(neng)從一(yi)個(ge)(ge)學生掙(zheng)到5900塊(kuai)錢,一(yi)個(ge)(ge)本(ben)科(ke)讀下來,妥妥能(neng)掙(zheng)2萬多。

掙錢邏輯(ji)很清晰,也逃脫(tuo)不了“以學(xue)養學(xue)”的詬病。
它的收入(ru)來源主要(yao)包括學(xue)費(fei)、住宿(su)費(fei)及配套服務,學(xue)費(fei)收入(ru)占比(bi)一直(zhi)保持(chi)在90%左(zuo)右,會時調整(zheng)課程學(xue)費(fei),幅度(du)在0%-30%之間。業績增長,相當仰賴學(xue)生人數和學(xue)費(fei)單價。

用什(shen)么理由(you)提價,顯得(de)很自然?
中教控股(gu)有(you)兩大法寶(bao):一是收購(gou)好(hao)學校(xiao),提(ti)高生(sheng)源吸引力,新(xin)專(zhuan)業、新(xin)學校(xiao)的學費,通常(chang)更高;二是建新(xin)校(xiao)區,提(ti)供學生(sheng)更好(hao)的生(sheng)活(huo)條件,提(ti)高住宿費。
典(dian)型的(de)例子,比如旗下的(de)海口經(jing)濟學院,通(tong)過(guo)開設行(xing)業學院,學費區間的(de)上限(xian),從上年的(de)4.98萬元,升至2020/2021學年的(de)9.99萬元。

中教控股(gu)現(xian)踩在職業教育風(feng)口(kou),職教新政前腳剛出(chu)爐,它后腳就發(fa)公告,“本集團于中國所有(you)學校中提供的教育業務,均(jun)受到該政策鼓勵”。
有個老話題它(ta)避(bi)免不了(le):以60%的(de)高毛利(li)辦教育,是否過度逐利(li)?
中國教育學會原會長鐘(zhong)秉林等,寫過一篇文章分析“民辦高校集(ji)團化(hua)辦學”的利弊,表(biao)達了這(zhe)樣的擔心:
“短期(qi)來看,部分以營利(li)性(xing)為目的的民辦高教上市集團,會弱化高等(deng)教育(yu)公益性(xing),可能對高等(deng)教育(yu)公平產生不良(liang)影響,帶來新的挑戰。”
確(que)實,在教育(yu)行業,逐(zhu)利(li)必須(xu)兼顧公益性,否則都走不長。
K12就(jiu)是(shi)血淋淋的(de)一(yi)個證(zheng)明。
![]()
商業模式優秀案例火熱征集中
征集報(bao)名項目咨詢:朱先生(sheng) 021-64265705 申報(bao)郵箱:syms@shccc.net

·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