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陳思琦 深圳報道
“1970年以來,利用大科(ke)學(xue)裝置獲得諾貝爾獎(jiang)的(de)比例越來越高,大科(ke)學(xue)裝置已經成為推(tui)動現代科(ke)技發展的(de)重(zhong)器(qi)。”
4月(yue)27日,首屆(jie)光明科學(xue)城論壇在深圳市光明區開幕。主論壇上(shang),中國科學(xue)院院士、哈爾濱工業大學(xue)校長韓杰才以《夯(hang)實高水平科技(ji)自立自強(qiang)根基——大科學(xue)裝置(zhi)的建設與思考》為(wei)題發表演講。

據(ju)韓杰才介紹,大科(ke)(ke)學裝置是(shi)為(wei)探索未知世(shi)界、發(fa)現自然規(gui)律、實現技(ji)術變革(ge)提供極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復雜科(ke)(ke)學研究系統,是(shi)突破(po)科(ke)(ke)學前沿(yan)、解決經(jing)濟(ji)社會發(fa)展和(he)國家安(an)全(quan)重大科(ke)(ke)技(ji)問題的大規(gui)模(mo)基礎設施。
“大(da)科學(xue)時(shi)代(dai)”離不開發揮策源地(di)作(zuo)用(yong)的(de)大(da)科學(xue)裝置。尤其在國際合(he)作(zuo)方面,大(da)科學(xue)裝置投入高、技術含(han)量高,已成為全世界科學(xue)家的(de)共同(tong)期盼。在此背(bei)景下,深圳在光(guang)明區(qu)落地(di)合(he)成生(sheng)物研究、腦解析與(yu)腦模擬、材(cai)料基因組等大(da)科學(xue)裝置,有望匯(hui)聚(ju)一大(da)批世界一流的(de)科學(xue)家來深進行基礎研究。
“科學(xue)研究的范式(shi)已(yi)從單一作戰發展到集團式(shi)作戰。如今解決大科學(xue)問題(ti),單打獨斗已(yi)經不(bu)行(xing)了(le)。”韓杰(jie)才強(qiang)調。
論壇現場,韓杰才列出一組特殊(shu)的(de)(de)數據(ju)。1970年以(yi)來,利用大科學(xue)裝(zhuang)置獲得(de)諾貝爾獎的(de)(de)比例越來越高,其中1970年-1990年為(wei)40%,1991年-2010年為(wei)48%,2010年以(yi)后高達57%,證(zheng)明大科學(xue)裝(zhuang)置已(yi)成(cheng)為(wei)推動現代科技(ji)發展的(de)(de)重器。
在(zai)我國,上海(hai)張江、安(an)徽合肥(fei)、北京懷柔、粵港澳大(da)灣區為國家批復(fu)建設的(de)(de)四(si)大(da)綜合性(xing)國家科(ke)學中心,均有大(da)科(ke)學裝置的(de)(de)布局,北京最多(duo),合肥(fei)、上海(hai)位列第二(er)。
韓杰才(cai)重點介紹了合肥(fei)的先進經驗。通過(guo)建立大科(ke)學裝置集群,合肥(fei)聚集了一大批院士開展科(ke)學研究。2022年,合肥(fei)平(ping)均每天誕生5家國家高新技術企(qi)業,2022年躍(yue)居全球科(ke)研城(cheng)市(shi)第(di)16位(wei)(wei),在全球科(ke)技創新集群中排名(ming)第(di)55位(wei)(wei),并以(yi)“黑馬”之姿邁(mai)入GDP“萬億(yi)俱樂部”,成(cheng)為名(ming)副其實的“科(ke)創之城(cheng)”。
粵港澳大(da)灣區(qu),尤其深圳如何以大(da)科(ke)學裝置推動科(ke)技創新發展?
“一個區域(yu)建設大(da)科(ke)學裝(zhuang)置不可能全覆蓋,要依靠多(duo)區域(yu)共同合(he)作推(tui)動(dong)裝(zhuang)置發(fa)揮(hui)效能,比(bi)如推(tui)進(jin)多(duo)學科(ke)交(jiao)叉,促(cu)進(jin)多(duo)維度、多(duo)尺度創新研究。”
韓杰才認為,未來應(ying)強(qiang)化(hua)深(shen)圳特色,從國家層(ceng)面加強(qiang)大灣區大科(ke)學裝置(zhi)的(de)統籌協同,充(chong)分發揮大科(ke)學裝置(zhi)的(de)集群(qun)效應(ying),打造多學科(ke)交叉的(de)研究平(ping)臺(tai)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