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(you)到每年廣東兩會時間,怎(zen)么把寶貴的財(cai)政資金(jin)用到老百姓最(zui)需要(yao)的地方上,一直(zhi)是大家(jia)關(guan)心的話題。
廣(guang)東(dong)有法寶(bao),通過打造“三把利劍(jian)”,用足(zu)用好財政資金(jin),發揮最(zui)大(da)效益(yi),連續(xu)兩年獲國務院(yuan)督查激勵。
哪“三把劍”這么管用?
第一把是“事前績效評審”之劍。簡而言之,“先有項目后有預算(suan)”。廣(guang)東(dong)通過重大政(zheng)策和項目事前(qian)績效評估機制,從源頭讓預算(suan)安(an)排更(geng)科學、更(geng)精準。
怎么(me)做到的?這(zhe)劍瞄準(zhun)問(wen)題(ti),一旦發現預(yu)算編制和管理(li)中有(you)不實(shi)、不細(xi)、不準(zhun)的情(qing)況,馬(ma)上解決;這(zhe)劍還講究(jiu)章法,制定管理(li)辦(ban)法、規程、指南(nan)、操(cao)作細(xi)則等,讓(rang)評審更(geng)加規范高(gao)效(xiao)(xiao)。效(xiao)(xiao)果(guo)也是杠杠的,2020年(nian)、2021年(nian)審結(jie)21項重大項目,核減支出172.9億元。
第二把是“事中‘雙監控’”之劍。顧名思義,它對(dui)預算(suan)執行(xing)和(he)績效目標“兩手(shou)抓”,全(quan)過程(cheng)、全(quan)鏈條監控(kong)資金支出“快不快”“好不好”“對(dui)不對(dui)”。
具體怎么做到?它通過多維度分析統計,能及時發現資金超時限下達、嚴重偏離支出計劃等情況,果斷糾偏、加快進度;還常把階段性實施情況和績效目標進行比對,發現條件不成熟、錢花了也無法完成目標的,及時安排調整、退出;更厲害的它還是線上線下“雙劍合璧”:線上“全程跟蹤、實時預警”,線下“隨時出擊、及時反饋”。
有了它,廣東財政支出(chu)進度(du)颼(sou)颼(sou)地,2020年(nian)、2021年(nian)連續兩年(nian)位居全(quan)國前列(lie);使用效果也(ye)棒(bang)棒(bang)噠(da),2020年(nian)各(ge)地共(gong)調整糾偏(pian)項目近300個,涉及資金172.13億元(yuan)。
第三把是“事后績效評價”之劍,這把劍就是要“花錢必(bi)(bi)問效、無(wu)效必(bi)(bi)問責”。
怎么判斷(duan)有(you)效(xiao)無效(xiao)?廣東(dong)標準(zhun)先行,2018年(nian)率先構建財(cai)政績(ji)效(xiao)指標庫(ku),提高規范性;專(zhuan)業性也很重(zhong)要(yao),我省通過(guo)第三方評(ping)(ping)價等措施,提高績(ji)效(xiao)評(ping)(ping)價公信(xin)力;不僅(jin)他評(ping)(ping),還要(yao)自評(ping)(ping),壓(ya)實責任,績(ji)效(xiao)自評(ping)(ping)實現省級部門整體(ti)支出(chu)和專(zhuan)項資(zi)金兩個全(quan)覆(fu)蓋(gai)。
這劍怎么生效?評價結果與預算掛鉤喲!“中、低、差”等級的項目將會被壓減、調整,2019—2021年省級共壓減低效無效資金近30億元。在財政部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考核評比中,廣東連續三年獲全國第一。
【采寫/配音】肖文舸
【聯合出品】南方(fang)日報 南方(fang)+ 廣東(dong)省(sheng)財政(zheng)廳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