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周瀟梟 北京報道 近(jin)日(ri),多地政府(fu)召開專題會或動員(yuan)會,旨在研究部署(shu)加快“兩重”建設、做好超長(chang)期特別(bie)國(guo)債(zhai)申報籌備(bei)工(gong)作(zuo)。
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地方發改人士處獲悉,第一批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申報需在5月底前完成,第二批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申報要求在6月中旬前完成。目前(qian),部分地方已經完成了第一批項目申報,正在緊鑼密(mi)鼓地準備第二批項目申報。
截至5月底,超長期特別國(guo)債(zhai)(zhai)已經完成兩期發行(xing),共籌集資金(jin)800億(yi)元。按照財政部公(gong)布(bu)的發行(xing)計(ji)劃,1萬億(yi)超長期特別國(guo)債(zhai)(zhai)將在(zai)(zai)5-11月份共分22期相對均勻地(di)陸(lu)續發行(xing)。國(guo)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明確(que)表(biao)示,在(zai)(zai)前(qian)期開展工作基(ji)礎(chu)上,梳理出一批(pi)符合“兩重”建設要求、可立即下達投資的重大項目(mu),待國(guo)債(zhai)(zhai)資金(jin)到(dao)位后(hou)即可加快(kuai)建設。
多個地(di)方(fang)政府在超長期特別國(guo)債(zhai)動(dong)員會上,反復強調要抓住這(zhe)一重大機遇,爭取(qu)更(geng)多項目進入國(guo)家盤(pan)子,這(zhe)對于減輕(qing)地(di)方(fang)融資壓力、推進重大基礎設(she)(she)施建設(she)(she)、促(cu)進經濟回升向好(hao)、加(jia)快高(gao)質量發展(zhan)等均有重要意義。
搶抓政策機遇、加大項目儲備
為系統解(jie)決強國(guo)建(jian)設(she)、民族(zu)復興進程中一些重(zhong)(zhong)大(da)項目建(jian)設(she)的資金問(wen)題,中央決定從(cong)2024年(nian)開始擬連續幾年(nian)發(fa)行(xing)超長(chang)期特別國(guo)債,專項用于國(guo)家重(zhong)(zhong)大(da)戰略實施和(he)重(zhong)(zhong)點領域安全能力建(jian)設(she),今年(nian)先發(fa)行(xing)1萬億元。
5月13日,國(guo)務院召開支持“兩重(zhong)(zhong)”建設(she)(she)(she)部署動(dong)員視頻會議。國(guo)務院總理李強在會上指(zhi)出(chu),要(yao)著眼推(tui)進中國(guo)式現代化的需要(yao),突出(chu)戰略性、前瞻性、全局性,集(ji)中力量支持辦好一批國(guo)家重(zhong)(zhong)大戰略實施(shi)和(he)重(zhong)(zhong)點領域安(an)全能力建設(she)(she)(she)中的大事(shi)要(yao)事(shi)。要(yao)統籌抓好“硬(ying)投資”和(he)“軟建設(she)(she)(she)”,把項(xiang)(xiang)目(mu)(mu)建設(she)(she)(she)和(he)配套改革結合(he)起來,既(ji)要(yao)編(bian)制完善規(gui)劃(hua),加(jia)強項(xiang)(xiang)目(mu)(mu)管理,打造(zao)一批標志性工程,也要(yao)優化制度供給,用改革辦法和(he)創新(xin)舉措破解深層次障礙(ai)。要(yao)積(ji)極回應民(min)生(sheng)所盼,把實物投資和(he)人力資本投資結合(he)起來,把項(xiang)(xiang)目(mu)(mu)建設(she)(she)(she)和(he)民(min)生(sheng)保障結合(he)起來,推(tui)動(dong)辦好一批群眾關心(xin)的民(min)生(sheng)實事(shi)。
5月13日(ri),財政部(bu)對(dui)外發(fa)布(bu)超長(chang)(chang)期特(te)別(bie)國債(zhai)(zhai)發(fa)行(xing)計(ji)劃(hua)。5月17日(ri),首批超長(chang)(chang)期特(te)別(bie)國債(zhai)(zhai)對(dui)外發(fa)行(xing)。按照計(ji)劃(hua),今年這(zhe)1萬億超長(chang)(chang)期特(te)別(bie)國債(zhai)(zhai),發(fa)行(xing)期限有20年、30年、50年,分成(cheng)22批將在(zai)5月到11月份(fen)期間陸續發(fa)行(xing)。
作為今年積極財政政策的(de)重(zhong)要工具,部分資金交(jiao)由地(di)方(fang)使用,且(qie)無需地(di)方(fang)財政償還,這對地(di)方(fang)政府而(er)言無疑是(shi)需要積極爭取(qu)的(de)增(zeng)量資金。
5月24日,四川省委副書記、省長黃強主持召開專題會議,研究四川省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“兩重”建設工作。黃強強調,全力爭取第一批項目獲得最大支持,抓緊做好第二批項目申報工作。要對標“兩重”建設重點任務,抓住國家戰略腹地建設等機遇,繼續滾動儲備一批既管當前、又利長遠的大項目好項目,為今后持續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打下堅實基礎。特別要突出能源安全、燃氣管網及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、地災高風險區縣城避險搬遷等領域,以及“卡脖子”技術攻關和人工智能、綠氫、低空經濟等新質生產力重點產業發展,抓(zhua)住機會多包裝項(xiang)目(mu),盡力解決制約高質量發展、改善(shan)民生(sheng)、筑牢安(an)全底線等方(fang)面(mian)的難題。
5月23日,湖南省省長毛偉明主持召開省政府(fu)常務(wu)會(hui)議,研究部(bu)署加(jia)(jia)快“兩(liang)重(zhong)”建設等工作(zuo)。會(hui)議強(qiang)調(diao),本輪超長期特別國債(zhai)申(shen)報(bao)(bao)時間窗口短、任務(wu)重(zhong),各地各部(bu)門要全力搶(qiang)抓重(zhong)大(da)機遇、全速謀劃儲(chu)備(bei)項目(mu)(mu)、全程(cheng)加(jia)(jia)強(qiang)協(xie)同配合、全面壓實工作(zuo)責任,全力謀劃申(shen)報(bao)(bao)一批重(zhong)大(da)項目(mu)(mu)和標志性工程(cheng),高質量(liang)建立滾(gun)動實施的項目(mu)(mu)儲(chu)備(bei)庫,爭取更多項目(mu)(mu)進入國家(jia)盤子,確保申(shen)報(bao)(bao)項目(mu)(mu)早開工、早見效。
5月13日,天津市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專題調度會舉行。天津市委副書記、市長張工在會上表示,積極謀劃更多國家急需、科技創新、未來產業、專精特新、新質生產力項目,構建滾動接續的項目儲備庫,主(zhu)動爭取國家政(zheng)策資金支持,為夯實(shi)發(fa)展后勁提(ti)供有力支撐。
支持科技研發等17個細分領域
今(jin)年1萬億超(chao)長(chang)期(qi)特別國債(zhai)將圍繞(rao)“兩重”建(jian)設,聚焦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、推進城鄉融(rong)合發(fa)展(zhan)、促(cu)進區域協調發(fa)展(zhan)、提(ti)升糧食和能源資源安全(quan)保障能力(li)、推動人口高質量發(fa)展(zhan)、全(quan)面(mian)推進美麗中國建(jian)設等(deng)方面(mian)的(de)重點任務(wu)。
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地方政府獲悉,超長期特別國債重點支持“兩重”建設,具體而言有8個方面、17個具體投向。17個細分領域具體包括:科技研發,綠色智能數字基礎設施,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配套的就業、教育、醫療、住房、養老等公共保障體系,高標準農田建設,城市地下隱患管線維修、更新和升級改造,綠色產業體系,能源原材料重點領域,重點行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等。各地(di)在籌(chou)備申(shen)報項(xiang)目時(shi),參與的(de)部門數量眾多。
有地方發改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資金支持的項目并沒有所有制的區分。當地籌備的支持科技研發、設備更新等方面的項目時,有不少民企項目。
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白彥鋒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為了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,需要圍繞新質生產力的培育、適應新一輪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變革,不僅需要“大國重器”、重大基礎設施等“硬件”建設,也需要與之相適應的高端技術人才、人力資本等“軟件”資本培育。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在應用時,既要做好實物投資,也需要加強對高新技術人才、高等教育、國家重點實驗室等人力資本的投入,這樣才能不斷提高科技自立自強水平,做好關鍵技術攻關、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等。
白彥鋒還指出,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可用細分領域較多,這樣能防止在用途上“自縛手腳”,又能緊緊圍繞“兩重”建設。從國債資金的分配來看,建議中央更多集中統一支配、集中力量辦大事,防止資金在層層分解過程中“碎片化”,真正發揮出戰略性導向作用,在用途上建議與地方債、專項債等加以區別。這個過程中,推進國債資金與地方債資金、其他財政資金的協調配合必不可少,引導更多民間資本參與也很重要。今年這1萬億資金由于其超長期“耐心資本”的特性,將更好支撐今年經濟的恢復向好,也將為“十四五”的圓滿收官和“十五五”穩步開局奠定基礎。
國(guo)家(jia)發展改(gai)革委投資(zi)所研究員(yuan)吳亞平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(zhe)表示,超(chao)長期特(te)別(bie)國(guo)債資(zi)金服(fu)務于國(guo)家(jia)重大(da)戰略實(shi)施和重點領域(yu)安(an)全能力建設(she),即服(fu)務“兩重”建設(she),其涵蓋的細分領域(yu)比較多。這既能為國(guo)家(jia)的中長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(shui)平安(an)全打下堅實(shi)基礎,也能在短(duan)期發揮(hui)逆周期調節作用。
國家信息中心原首席經濟師祝寶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2023年中國人均GDP在1.27萬美元左右,處于高收入國家門檻。按照國際研究,中國正處于工業化中后期和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階段。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仍需加大投入,但是更應該轉向對“人”的投資,要從投資混凝土轉向投資人力資本,比如在教育、醫療、養老等領域加大投入,解決農民工進城后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。通(tong)過降低(di)居民在(zai)教(jiao)育(yu)、醫療、養(yang)老等(deng)領域的負擔,完(wan)善社保制度等(deng),來促進相關服務消費(fei)的擴張、提高居民消費(fei)能(neng)力。
5月21日,國家發(fa)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(zhu)任李超(chao)(chao)在發(fa)布會上表示(shi),從今年(nian)2月開(kai)始,國家發(fa)展改革委多次組織(zhi)各地方各相關部(bu)門,梳(shu)(shu)理(li)儲備(bei)今年(nian)能開(kai)工(gong)建設的(de)(de)超(chao)(chao)長期(qi)特別國債項(xiang)(xiang)目(mu)(mu)(mu)。同時,聯合(he)自然資(zi)源部(bu)、生態環(huan)境(jing)部(bu)完善重(zhong)大(da)項(xiang)(xiang)目(mu)(mu)(mu)用地、環(huan)評等要(yao)素保障(zhang)機制,并(bing)組織(zhi)召開(kai)全國視(shi)頻培訓會,指(zhi)導幫助地方加(jia)(jia)快推進項(xiang)(xiang)目(mu)(mu)(mu)前期(qi)工(gong)作。按(an)照近(jin)期(qi)中央政治局會議關于(yu)及早(zao)發(fa)行并(bing)用好超(chao)(chao)長期(qi)特別國債的(de)(de)要(yao)求,以及國務(wu)院召開(kai)的(de)(de)支持“兩(liang)重(zhong)”建設部(bu)署動員視(shi)頻會議工(gong)作部(bu)署,在前期(qi)開(kai)展工(gong)作基礎上,梳(shu)(shu)理(li)出一批符合(he)“兩(liang)重(zhong)”建設要(yao)求、可立即下(xia)達投資(zi)的(de)(de)重(zhong)大(da)項(xiang)(xiang)目(mu)(mu)(mu),待國債資(zi)金(jin)到位(wei)后即可加(jia)(jia)快建設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