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18日,廣東省(sheng)委(wei)、省(sheng)政(zheng)府將召開全省(sheng)高(gao)質量發展大會,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(ti),促進產業和(he)科技(ji)互促雙強,全面提升科技(ji)高水平自(zi)立自(zi)強能(neng)力,加(jia)快建設現代化(hua)產業體(ti)系,不斷塑(su)造(zao)發展新動能(neng)新優勢。
而(er)推動高質(zhi)量發展,離(li)不開新質(zhi)生產(chan)力(li)的加快形(xing)成(cheng)。目(mu)前,廣(guang)東已(yi)涌現(xian)出一批走在數字化(hua)、智能化(hua)、網(wang)絡(luo)化(hua)前列的優質(zhi)企業,它(ta)們正是構建(jian)新質(zhi)生產(chan)力(li)的主力(li)軍。《數看灣企200秒》欄(lan)目(mu)推出“解碼(ma)灣區新質(zhi)生產(chan)力(li)”專(zhuan)題,以企業為窗,一覽灣區科技創新成(cheng)果(guo)。本期(qi)走進“燈塔工(gong)廠”,看廣(guang)東制造業“燈塔”如何領航現(xian)代化(hua)建(jian)設(she)。
解放雙眼,
以機器視覺與AI技(ji)術監控(kong)零件。
解放雙手,
用龐大的機械臂焊接(jie)最微(wei)小的螺絲釘。
這一(yi)切(qie)都不(bu)是(shi)科幻大片中的劇情,
在你面前的,
是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。
它位居廣州,
有(you)另一個響(xiang)當當的名字:
“燈塔工廠”。

這是“世界最先(xian)進的工(gong)廠”才能享有的殊(shu)榮,
由世界經濟論壇(tan)和(he)麥肯錫咨詢(xun)公司(si)共(gong)同評選(xuan),
代(dai)表(biao)著人類制造業智能制造和數字化的最高(gao)水平。

截至目前,
全球燈塔(ta)工廠共有(you)153座,
群星璀璨,
寶馬、強生、施(shi)耐(nai)德(de)……
一批(pi)全球工(gong)業“領頭羊”均位列榜上。
其(qi)中(zhong),中(zhong)國(guo)是全球坐擁最多“燈塔工廠”的國(guo)家,
擁有63座。

而以制造業立(li)省(sheng)的廣(guang)東有8座,
分(fen)布在廣州、深圳、佛山、中山這4個灣區城市,
照亮著(zhu)廣東(dong)現代化建設的“航(hang)行(xing)之路”。

8座“燈塔工廠”宛如八仙過海、更顯神通。
最新入選的廣汽埃安(an)智能(neng)生(sheng)態工廠,
是全球唯一的(de)新能源汽車(che)行業“燈塔工廠”,
還是廣汽首(shou)個實(shi)現生產(chan)制造過程零碳排放的(de)工廠,
目前(qian)已經部署了40多個第(di)四(si)次工業革命(ming)用例,
為客戶提供超(chao)過10萬種配置選項,
通過支持混合生(sheng)產(chan)模(mo)式的(de)全自動生(sheng)產(chan)線(xian),
實現制造(zao)成本降(jiang)低58%,
生(sheng)產效率提高50%。
每次(ci)你坐在工位上發呆53秒,
這家工(gong)廠就(jiu)下線了一(yi)輛(liang)定制化新車。

把目光轉向珠江口西岸,
“家電(dian)巨頭(tou)”美的則在洗碗機里塞(sai)“黑科(ke)技”。
作為(wei)全球(qiu)最大洗碗(wan)機工廠之一,
美的順(shun)德洗(xi)碗機工廠的年產(chan)量(liang)達600萬臺。
在數(shu)字化智(zhi)能化改造助力下(xia),
工廠三年(nian)內營收提升61%,
單位(wei)生產成(cheng)本下降24%,
交(jiao)付(fu)時(shi)間縮短41%。

再向南驅車一小時,
緯創資通中山廠,
中山市首個“燈塔(ta)工廠”。
雖名為“燈塔”,
但內部(bu)的“關燈庫房”漆黑一片(pian),
自動(dong)搬運機器人是這里最忙(mang)碌的(de)“員工”,
它們快(kuai)速穿梭在20多條生產線之間,
智(zhi)能(neng)完成多種物(wu)料的裝卸與配送。
此時的(de)珠江口東岸同樣閃耀。
深圳富士康工廠的制造水平自不必說,
旗下的工(gong)業富聯(lian)同樣在深圳(zhen)打造出超級工(gong)廠,
還將(jiang)“燈塔經驗”對外輸出,
計劃為1000家制造企(qi)業導入數字化技術應用,
為5萬(wan)家中小企業提供(gong)產業與技術服務,
實現(xian)“大塔”帶“小(xiao)塔”。
可邁向未來智造,
有“燈塔工廠”就夠(gou)了嗎(ma)?

當然不是,
廣東制造業有的遠(yuan)不(bu)止于此(ci),
還有背(bei)后的產業集群及(ji)區域創新能力(li)。

2023年,
廣(guang)東省20個戰(zhan)略性產業集(ji)群(qun)增加(jia)值占GDP比重(zhong)為四成,
其中有8個達至萬(wan)億級別。

全國(guo)約六分之一的汽車、
四分之一的新能(neng)源汽車、
三(san)分之一(yi)的工業(ye)機(ji)器人、
約一半的手(shou)機、電視機、
接近(jin)90%的無(wu)人機,
統統都是(shi)“廣東造”。
論科技創新,
廣東同樣可圈可點。
2023年全省研發(fa)經(jing)費(fei)支出約4600億元(yuan),
占地區(qu)生產總值比重(zhong)達(da)3.39%。
區(qu)域創新綜合(he)能力(li)連續(xu)7年(nian)全(quan)國(guo)第一,
顯示著廣東制(zhi)造業的潛力(li)與競爭力(li)。

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。
廣(guang)東(dong)智造經驗有如(ru)火(huo)種,
在區域間傳遞,
為多產業賦能。
它還(huan)將緊(jin)隨數(shu)字經濟的浪潮,
助力形(xing)成新質生產力,
去點燃更多的工業(ye)“燈塔”。

出品:南財(cai)國際傳播中心 21新媒體中心 創意互(hu)動中心
策劃(hua)統籌:于曉娜(na) 丁青云
內(nei)容(rong)統籌:譚婷(ting)
責任(ren)編輯:黃(huang)欣然(ran)
執行(xing)統籌:黃欣然(ran)
設計統籌:林軍明
視(shi)頻統(tong)籌:白(bai)宇(yu)航
監(jian)制:施(shi)詩
英(ying)文(wen)翻譯&配音:李瑩亮
海外(wai)運營監制: 黃燕淑
海外運營內(nei)容統籌: 黃(huang)子(zi)豪
運(yun)營(ying)支持(chi):曾靜嬌(jiao)
審校(xiao):蔣韻 黃志(zhi)明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