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世紀經濟報(bao)(bao)道記者王媛(yuan)媛(yuan) 上海報(bao)(bao)道
1月6日,一組網傳對話顯示,有人(ren)截圖了小紅(hong)書(shu)上(shang)賬號(hao)名為“Ingird”的(de)博主(zhu)發布(bu)的(de)照片,該(gai)博主(zhu)發布(bu)了自己(ji)在(zai)某券商工(gong)作,2021年收入合計(ji)達224萬,所需繳納的(de)稅(shui)額就(jiu)達62萬。而(er)其(qi)全年收入最低的(de)一個月,工(gong)資也(ye)有6萬多。
發(fa)布(bu)者亦(yi)截取了上(shang)述博主(zhu)的照片,并在(zai)證(zheng)券(quan)業協(xie)會上(shang)找到了匹配人員(yuan)為(wei)中泰證(zheng)券(quan)某陸姓(xing)分析師(shi)。

(圖說:網(wang)傳疑似陸某(mou)薪資水平小紅書內容,圖片來源(yuan)于(yu)網(wang)絡)
該組(zu)照片(pian)廣為流傳后(hou),不僅金融圈(quan)外的(de)人(ren)直呼(hu)一年工資抵不上券商(shang)首席的(de)稅,不少金融從(cong)業者也認為自己被平均(jun)了。亦(yi)有基金經理稱,上海部分(fen)基金經理的(de)稅前工資也交不起(qi)券商(shang)首席的(de)稅。
今日稍晚時(shi)候(hou),小紅書平臺已經(jing)查不到上述賬號“Ingrid”,發布的個人生活照(zhao)片及收入信(xin)息亦無痕跡。
而疑似涉事(shi)人員陸某(mou)則(ze)發布朋(peng)友(you)圈稱,第(di)一,不認(ren)識前述對話發布人沈彥杰(jie);第(di)二,自己沒(mei)有小紅書賬(zhang)戶,有人移花接木再傳播(bo),無(wu)論是法律還(huan)是道(dao)德都很可恥,也違(wei)法,希望趕快平(ping)息(xi)。
盡管陸某(mou)本人進行了辟謠,但卻難以(yi)(yi)讓吃瓜群眾信服。畢竟,截圖照片中包含其本人的生活(huo)照片,以(yi)(yi)及帶有某(mou)券商字樣的工資發放信息。
更有趣的(de)是,在其個人辟(pi)謠狀態中,聲稱自(zi)己沒有小紅書(shu)賬(zhang)號,但(dan)配圖卻(que)帶(dai)有小紅書(shu)的(de)水印logo,亦難讓(rang)吃瓜群(qun)眾(zhong)信服。
毫無疑問(wen)的是(shi),這波(bo)輿情極有可(ke)能(neng)會引起(qi)監管(guan)關注。而一旦(dan)確定是(shi)其個(ge)人發(fa)布,或將構成(cheng)違規。同(tong)時,因金(jin)融(rong)機構從業人員普遍(bian)簽(qian)有工資保密協議,該行為亦可(ke)能(neng)違反了公(gong)司(si)相(xiang)關條(tiao)例。
公開信(xin)息(xi)顯示,陸某自2014年加(jia)入海通證券,開始(shi)其證券從業生涯。并于2017年加(jia)入天風證券,2018年又轉向(xiang)中泰證券。其團隊覆蓋保(bao)險、券商、交易所等非銀(yin)金融行業全部分(fen)支(zhi),擅長(chang)行業趨勢研判,個(ge)股挖掘(jue)和持續跟蹤。
而(er)實際上,在去年(nian)已(yi)經經歷過一些量化(hua)私募5000萬(wan)元年(nian)終獎的新(xin)聞后,吃(chi)瓜群眾早(zao)已(yi)對(dui)金融行業的貧富差距“習以為常(chang)”。
此外,業內有(you)傳聞,某些(xie)私募基(ji)(ji)金能(neng)對研究員開出8000萬元年終獎(jiang),亦(yi)有(you)私募基(ji)(ji)金向(xiang)21世紀經濟(ji)報道記者(zhe)稱,的(de)確能(neng)開到(dao)這(zhe)樣的(de)薪酬。
所(suo)以這(zhe)位(wei)券商首席的224萬元(yuan)年薪(xin),在金融(rong)行(xing)業算不(bu)得(de)稀奇(qi)。亦有工作七八(ba)年的互聯網(wang)人(ren)士向記者表示,這(zhe)樣的工作年限在大廠也(ye)可能拿(na)到同樣水平的薪(xin)資。
“最大的問題不(bu)是年薪高,而是被扒出來她(ta)自己把工資單曬在(zai)(zai)社交平臺(tai),可(ke)能存(cun)在(zai)(zai)違(wei)規。”有(you)券商(shang)人(ren)士稱。
而(er)去(qu)年以(yi)來接連的金融(rong)從(cong)業者高薪話題,引(yin)來部分從(cong)業人(ren)士擔憂(you)的是,監管(guan)是否會因為這類(lei)話題產生的輿情從(cong)而(er)進行限薪指導。
實際上,2015-2017年,證監會(hui)先(xian)后對(dui)會(hui)管(guan)干部,以及管(guan)轄(xia)的券商下發過限薪條款。
2015年左(zuo)右,證監會對系統內工作人員推出(chu)限(xian)薪方(fang)案。在限(xian)薪方(fang)案實施一年后,有會管干(gan)部薪酬從限(xian)薪前(qian)的200多萬(wan)元(yuan)水平,降(jiang)至最高60多萬(wan)元(yuan)。
而2017年,證(zheng)監(jian)會發布了《證(zheng)券公(gong)司投資銀行類業務(wu)內部控(kong)制指引》公(gong)開征求意見,最終成文時間是2018年。
該《指引》中,第29條規定,證券公(gong)司不得將投資(zi)銀(yin)行類業(ye)(ye)務(wu)人(ren)員薪酬收(shou)入與(yu)其(qi)承(cheng)做的項(xiang)目收(shou)入直接(jie)掛鉤(gou),應當綜(zong)合考慮(lv)其(qi)專業(ye)(ye)勝(sheng)任能力、執業(ye)(ye)質量、合規情況、業(ye)(ye)務(wu)收(shou)入等各項(xiang)因素。
第(di)30條(tiao)規(gui)定,證(zheng)券公司(si)應(ying)當(dang)針對(dui)管理和(he)執行投(tou)資銀行類項(xiang)目的主要人員建立收(shou)入(ru)遞延(yan)(yan)支付機(ji)制,合理確定收(shou)入(ru)遞延(yan)(yan)支付標準,明(ming)確遞延(yan)(yan)支付人員范圍(wei)、遞延(yan)(yan)支付年限和(he)比例等內容。
對投資銀(yin)行(xing)類項目負有(you)主(zhu)要(yao)管理或執行(xing)責任人員的(de)收入遞(di)延(yan)支付年限(xian)原(yuan)則上不得少于(yu)3年。
盡管(guan)沒有明確表明限(xian)薪,但(dan)投行員工(gong)們已(yi)理解了(le)其(qi)限(xian)薪之意。
例如有觀點稱(cheng),一(yi)個(ge)普通(tong)的IPO項目,從(cong)改(gai)制到申(shen)報大概要(yao)一(yi)年(nian),申(shen)報后排(pai)隊上會過(guo)會再發行(xing),大概要(yao)兩(liang)年(nian),遞(di)延至少(shao)三年(nian),也就是說,投行(xing)民工最少(shao)六年(nian)才(cai)能(neng)拿到項目獎(jiang)金。
有了前(qian)車之(zhi)鑒(jian)后,頻頻出現的(de)二級從業者(zhe)高薪所導(dao)致的(de)輿情,是否(fou)可能引發監管的(de)限薪指導(dao),亦成為二級從業者(zhe)關注的(de)話(hua)題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