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崔文靜 北京報道
近(jin)日,證監(jian)會廈門證監(jian)局(ju)的(de)一則罰單,揭(jie)露出(chu)創業(ye)板(ban)*ST 公司紅相股(gu)份6年(nian)造假騙(pian)局(ju)。
根據罰單,2015年上市的紅相股份(fen),自2017年起即開啟造假模式,并(bing)在此后(hou)6年間(jian)虛(xu)增(zeng)營(ying)業(ye)收(shou)入10.01億(yi)元、虛(xu)增(zeng)利潤3.92億(yi)元。
財務造假(jia)之余,紅相股份(fen)還憑借虛假(jia)財務數據實施定向增發和可轉債融資,合計募資高達6.43億(yi)元。由于其(qi)發行文件是以欺騙手段騙取,因此被判為欺詐發行。
值得注意(yi)的是(shi),與(yu)以往(wang)多數上市公(gong)司違(wei)(wei)法違(wei)(wei)規處罰不同,此番違(wei)(wei)法違(wei)(wei)規“關(guan)鍵(jian)少(shao)數”——紅相股(gu)份實控人、董(dong)事(shi)長兼總經(jing)理(以下簡稱(cheng)實控人)被罰力度明(ming)顯加(jia)大(da)。
紅相股份實控(kong)人(ren)被罰2288萬元(yuan),與公(gong)司的(de)2513萬元(yuan)處罰金(jin)額相近,且實控(kong)人(ren)被終身市場禁入。
業內人士(shi)認為,監管層此(ci)番(fan)處罰(fa)紅相股(gu)份的震懾效果(guo)顯著。
持續 6 年造假大騙局
日前(qian),證監會廈門監管(guan)局、深(shen)交所分(fen)別向紅相股份出具罰單。罰單背后,一則(ze)持續長達(da)6年(nian)的造(zao)假騙局浮出水面。
紅(hong)相股(gu)份主營電力設備及(ji)服務(wu)、新能源及(ji)工程、特種通信和其(qi)他電子設備,于2015年(nian)2月17日登陸創業板 ,上市僅(jin)僅(jin)2年(nian)便(bian)走上財務(wu)造假之路(lu)。
在此(ci)后的長達6年時間(jian)內(nei),紅相股份營業(ye)收入(ru)、凈利潤持續造假,合計(ji)虛增營業(ye)收入(ru)10.01億(yi)元、凈利潤3.92億(yi)元。
2017年(nian)-2020年(nian)期間,紅(hong)相(xiang)股份虛(xu)增營(ying)業(ye)收(shou)(shou)入在當年(nian)披露總營(ying)收(shou)(shou)中(zhong)的(de)占比(bi)分別(bie)為 14.10%、19.49%、16.94%和20.12%,虛(xu)增凈利潤占比(bi)分別(bie)為 38.03%、47.72%、48.19%和29.79%。
更為嚴重(zhong)的(de)是,紅相(xiang)股(gu)份在(zai)持續(xu)造假多年(nian)后,還于2019年(nian)、2020年(nian)使(shi)用虛假的(de)財務數據實施(shi)定(ding)向增發(fa)股(gu)份和可轉債融資(zi),合計募資(zi)高達(da)6.43億元,這使(shi)其涉嫌構成欺(qi)詐發(fa)行(xing),且違法情節(jie)嚴重(zhong)、性質惡劣。
紅相股(gu)份被監(jian)(jian)管(guan)部門立案調查(cha)緣起于(yu)其 2022 年(nian)年(nian)報被審計(ji)機構出具無法(fa)表(biao)示意見的審計(ji)報告,其違法(fa)違規行為(wei)由此進入(ru)監(jian)(jian)管(guan)視野(ye)。
監管處罰新動向
業內人(ren)士認為,紅相(xiang)股份造(zao)假手段頗為隱(yin)蔽。
在公司(si)實際控(kong)制人(ren)、主要負責人(ren)楊某的(de)精心(xin)組織策劃下(xia),紅相股份本部(bu)及5家子公司(si)均(jun)通過虛構銷售、采(cai)購(gou)等業務(wu)實施系(xi)統性(xing)財務(wu)造(zao)(zao)假(jia),虛假(jia)業務(wu)對應(ying)(ying)客(ke)戶供應(ying)(ying)商(shang)90余家,對應(ying)(ying)的(de)采(cai)購(gou)、生(sheng)產、銷售、物流等單據一應(ying)(ying)俱全,造(zao)(zao)假(jia)隱蔽性(xing)、欺(qi)騙性(xing)強,“真金白銀造(zao)(zao)假(jia)”的(de)典型(xing)。
此次監管處罰的一個重要看點(dian)是(shi) ,除了處罰上市公司(si),對相關責(ze)任人(ren)的處罰力度較以往(wang)明顯加大。
從罰(fa)款數(shu)額(e)來看,紅(hong)相股(gu)份(fen)(fen)及其相關涉事人員合(he)計被罰(fa)6556萬(wan)(wan)(wan)元(yuan)(yuan),由(you)紅(hong)相股(gu)份(fen)(fen)公司主(zhu)體承擔2513萬(wan)(wan)(wan)元(yuan)(yuan),公司實控人被罰(fa) 2288萬(wan)(wan)(wan)元(yuan)(yuan),兩者不(bu)相上下。而(er)對欺詐發行(xing)的處罰(fa),紅(hong)相股(gu)份(fen)(fen)公司主(zhu)體被罰(fa)58萬(wan)(wan)(wan)元(yuan)(yuan),實控人個人被罰(fa)88萬(wan)(wan)(wan)元(yuan)(yuan),對實控人責(ze)任追究的力(li)度相比更大(da)。
懲處(chu)上市公司(si)的同時更要(yao)嚴懲“首惡”,這是(shi)市場(chang)呼聲(sheng)所在,也是(shi)監管近期處(chu)罰的新動向。
此外,紅相股(gu)份實控人被處以大額罰款的同時,還被實施終身市場(chang)禁入(ru)。

